读后感大全 读书笔记

读鲁迅先生作品有感

2021-04-12 10:20:01  本文已影响人 

读鲁迅先生作品有感

最爱鲁迅先生,不是因为贪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势,也不是因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而是他的文学作品能切中要害,有力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揭示出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让我们读懂历史。其中‘小人物’的刻画,生动形象,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当时身处底层民众的无奈和悲哀。最著名的作品莫过于《阿Q正传》,阿Q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可悲如他,却浑然不知,真是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外加自欺欺人罢了。他的精神胜利法,与文中赵老太爷代表的封建势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是弱势群体的自我感觉良好而已。所谓精神胜利,终究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缕飘渺云烟。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阿Q在临死前,影片中有这样的旁白:“他觉得人死是必然的,总是要上断头台的,他这样想着便没什么可怕的了。”听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死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代表着毁灭和结束,他却能坦然处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细细想来,我想更多的是无奈,是失望后的默言,是无奈后的不再挣扎。这‘正确’的思想,蕴藏着四千多年的奴隶意识,此刻表现的淋漓尽致——面对压迫和凌辱,敢怒不敢言,默默承受。最后,阿Q死了,可是文末却说,他的子子孙孙生生不息,遍布各地。好讽刺的说法呀,是的,像阿Q这样的人不会少,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时代造就的悲剧。

说到‘觉醒’——不得不提老舍《茶馆》的主人公常四爷,性格耿直,富有正义感,从不讳言他的不满,直说“大清国要亡了!”他本是旗人,吃皇粮,不必趟这浑水,该干嘛干嘛。他比阿Q好在:不向恶势力低头,不屈服于命运,也没有自我麻痹的精神胜利法,然后他也同样以悲剧收场。这是为何呢?原因在于他落后的思想观念,他总以为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旧社会闯开一条生路。现实总是很残酷,我们不能改变什么,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提取更有价值的信息,为以后做点什么。

此刻,我还要说一个人物——祥林嫂,记忆中只留下她很啰嗦,逢人就诉苦的形象,后来自然而然她在我的意识里就成了‘唠叨烦人’的代名词,至于其中的故事情节是一点也记不起来。这次的重温,让我惭愧几分,她应该是值得同情的,她没有错,错在她生错时代,社会没有选择包容和理解。她是悲剧的,第一任夫君猝死,被狠心婆婆卖到深山老林中,只为获得八千钱;她是幸福的,却是那么短暂,第二任丈夫老六,暖男一枚,夫妻双双把家还,可命运作祟,不愿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老六伤寒复发病亡,儿子阿毛被狼吞噬;她是痛苦的,两任丈夫,一个儿子,都先一步离她而去,这还不是最沉重的打击。最可怕的是‘吃人’的封建思想,它最终至于祥林嫂于死地。鲁迅先生写下这些作品,就是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人们”,坚决抵制封建主义思想,救穷顿困苦的人们于美好世界。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家庭会伤人》读后感
  • 下一篇:《得未曾有》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