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书笔记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2018-05-23 07:44:02  本文已影响人 
《白岩松: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这本书是电视节目《岩松看日本》的文字版本,里面有大量的图片配合着文字,让人感觉就是在看一种三维立体的书籍。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文字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任何影视效果无法比拟的,比如有些很好看的小说,等搬上影视荧幕后让人大失所望的事情常有发生。这个节目时隔今日,虽然已经是十年了,但有些东西是不会过时的。
  本书的开头作者提到出发到达机场时,收到了母亲的短信,字里行间写出了对中日两国恩怨的诠释,以及希望作者在日本谨慎、理智,说话字斟句酌。作者猜想这短信一定是母亲几夜未眠的产物。看到这里,我真切的感受到,母亲对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个优秀的母亲。她会学无止尽,任何时候都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成就更好的人生,这就是生为人母的责任。白岩松真的很幸运有这样一位母亲,他把这个细节写在开头,也是对自己有这样一位母亲而感到自豪,以及对母亲的尊重、感激。
  作者一行去日本采访报道,从北京到东京飞机飞了不到三个小时,在东京机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看不到一片落叶、垃圾,作者说这是当时所见过的最干净的机场了。他们去的第一站,靖国神社,这个中日关系最敏感的地点,许多中国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因为这里本来供奉的是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死的官兵。但是就在1978年秘密将14个“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以及在“二战”结束后被处决的人的所谓“英灵”供奉入内,包括我们熟悉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东条英机,以及南京大屠杀主要罪犯松井石根等,加上日本一些政府要员公开去敬拜,任何一个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都无法容忍日本官民对战犯的参拜,所以作者说到,看游就馆里面播放的颠倒黑白的纪录片时,感受就是“荒唐”,每个中国人如果到那儿想看完都是很难的。
神风特攻队,这个名字我在电视中是有所闻的,这种“自杀式攻击”是日本军队在战争后期最恐怖的发明。招募日本青年组建神风特攻队,驾驶9000余架神风特攻飞机,采用直接撞击美军飞机、军舰这种疯狂的自杀式攻击阻挡盟军的进攻,为日本天皇效忠。在和平会馆里面,作者提到馆内的一幅大海报,上面有几个很年轻飞行员还在嘻嘻哈哈笑着,馆内讲解员说,上面的队员都是高中生,17岁到19岁,当时记者看他们笑得很开心,就拍了这张照片,被问到什么时候出发时,他们答道“明天”。在这里展出的有很多的阵亡人的遗物遗书,本章中也有大量的图片,让人看了十分压抑,这些年轻军人的盲从和麻木令人震惊,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已经完全扭曲了,令人惋惜。
  防灾意识、环保意识,这可以说是日本的名片,日本的防灾避难逃生意识是从小就培养的,而且是作为一种日常习惯,常年准备避难物质,深入人心的防火防灾观念,各个超市都有防灾物品柜台。记得我以前在电视新闻中常会看到,发生火灾什么的,逃生最多的基本都是日本人。还有就是日本细致的垃圾分类,旧报纸要码放整齐捆好,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各种垃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细分到了几十种,如瓶子按颜色,无色、茶色、还要把瓶子和盖子分开,而且收集不同类别的垃圾的车,也要分不同时间来收取,即使是垃圾站废品也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一点也不凌乱,仅仅垃圾分类这一件事情,每个日本家庭就要付出相当多的家务劳动,所以作者说,看他们如此认真,如此精心的进行垃圾分类,就明白了日本为什么这么干净了。
  本书中还提到了采访日本的作家渡边淳一,音乐人谷村新司、演员栗原小卷、歌手滨崎步、相扑运动、沙浴温泉、日本动漫、樱花等,这些我们比较熟悉的字眼或者人物,从这些象征着“日本”的事物上,我们或多或少可以更近一步,感受到日本的一些思想一些理念。
  本书以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向人们展开了日本的各种姿态,政治文化、风俗民情、硬件软件,流行时尚等等,通过这本书我对日本文化的感知又深了一个层次,以前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对一些事情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增长了我的眼界,在那字里行间,我边看边思索,越来越感觉自己知识的贫瘠,值得我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很多很多。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百万富翁快车道》读后感
  • 下一篇:《问道课堂》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