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一书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人智慧羊皮卷,或犹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的一把金钥匙。里面有三个要点让人耳目一新,分享一下!
一点:在自由意志一章中,提到恶的冲动比善的冲动年长13岁。邪恶的冲动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种秉性,它产生于自然本能,尤其是性欲,它本质上并不是坏的,因为上帝所创造的都是好东西,它邪恶只是因为它易于被滥用。倘若没有这种冲动,人便不会建房舍,娶妻室,生儿女,干事业了。但是,邪恶冲动必须得到遏止,这样,我们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充分说明了,人性中自然生长的恶的种子,相比于儒家所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要实际的多。人成长与修养,就是一个弃恶从善的一种选择,对自己欲望的节制,内心良知不断发现的过程。
二点: 关于生活的三条忠告的寓言: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七十种语言的鸟。
“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发誓我会放了你。”
“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别费力去爬。”
然后鸟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鸟放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大树上,并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
这个猎人很想再捕获这只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并开始爬树,但是当他爬到—半就跌了下来。
树上的鸟对猎人大声说:“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而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里会有一棵很大的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不要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大树,结果掉下去摔断了双腿。”说完,鸟就飞走了。
三点,关于朋友们故事.
一个富人有10个儿子。他郑重地向他们宣告,当他快要死去时,他会给他们每个人100第纳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失去了一部分钱,只剩下950第纳尔了。于是,他给了上面的9个儿子每人100第纳尔。对最小的儿子,他说:
我只剩下50第纳尔了,其中,我还得拿出30个来作为丧葬费,因此只能给你20个。但是我有10个朋友,我把他们告诉给你,他们要胜过1000第纳尔。
这个人把最小的儿子托给了他的朋友们,不久以他就死了,也被埋葬了。
9个儿子各自走了,最小的儿子慢慢地花着留给他的那些第纳尔。当他只剩下最后一个时,他决定用它来招待他父亲的10个朋友。
他们和他一块儿吃了喝了,然后互相说道:“所有弟兄中他是唯一仍然关心我们的一个。他这么好心好意,我们也应该有所报答。”
于是,他们每人给了他一头怀着崽的母牛和一些钱等到牛犊生下,他把它们卖掉,用那些钱做生意。上帝赐福使他比他的父亲更富有。
于是他说:“确实,我父亲说得对,朋友比世界上所有的钱都更有价值。”
有两个好朋友被战争分开,在不同的国家里生活。一次,其中一位来看他的朋友,因为是从敌对的城市来的,他被关了起来,并要被当作间谍处以死刑。
不论他怎么辩白,都没有能够拯救自己,因此他向国王请求恩典。
“陛下,”他说,“请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只要一个月,让我回去把事情处理一下。这样,我的家人在我死后就能得到照顾。在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我回来服刑。”
“我怎么能相信你能回来呢?”国王回答,“你用什么来担保?”
“我的朋友就是担保,”这个人说,“如果我不回来,他会替我去死。”
国王召来了这个人的朋友,使他惊奇的是,那朋友同意这个条件。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太阳快落山了,那人还没有回来。国王命令他的朋友替他去死。当刀子就要砍下去时,那人回来了,一下子把刀拉到自己的脖子上,但是他的朋友止住了他。
“让我为你死吧。”他恳求道。
国王深受感动。他命令把刀拿开,赦免了他们两个。
“你们两人之间的友爱竟然如此伟大,”他说,“我请求你们,让我作为第三个成员和你们在一起。”从那天以后,他们就成了国王的朋友。
正是在这一精神中,我们的先哲们才说:“给你自己找个伴儿。”
当你交一个朋友时,先考察考察他,不要急于信任他。
有些朋友,当事情对他们有利时,他们是忠诚的,但是有了困难就抛弃了你。
有些朋友倒向敌人一边,使争吵公开,来羞辱你。
还有的朋友吃着你的,但在困难时哪儿也找不到他。当你繁荣昌盛时,他会是你的心腹,跟你的仆人们打得火热;但如果你败落了,他就掉过头来反对你,再也不会来见你。
对敌人你要保持距离,对朋友也要留点神。
一个忠实的朋友是一个安全的庇护所,谁找到一个这样的朋友,谁就找到了财宝。
一个忠实的朋友是没有价钱的;他的价值不是金钱所能计量的…
不要抛弃老朋友,新的朋友没有那么多的价值。
新的朋友像新的酒,没有酿成你喝起来就不痛快。
总体来看,这是一部犹太人处世圣经,里面内容丰富,故事新颖,充满智慧,值得好朋友一读。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不同的爱情开不同的花下一篇:有关《呐喊》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