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亲爱的安德烈》,每一封信,都有一个明确、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或者主题,它带给读者的思考是深远的。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1
《亲爱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用三年时间互通书信的结集。36封家书呈现了母子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对个体思想意识的影响。在信中,安德烈“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认真”;龙应台“有八分认真,二分知性怀疑”。安德烈对龙应台“嘲笑有加”;龙应台对安德烈“认真研究”。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就是眼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孩子越走越远,而且他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有时候父母总是不计代价的付出,孩子走远了,又觉得无限荒凉和凄然。其实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的心里,没有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他们对我们的付出,对我们的爱,我们其实全都牢牢的记在了心里。我们也愿意用最大的爱去回报,只是,请允许我用自己的方式。我愿意把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拿来让我的妈妈过上相对充裕的生活,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精神或物质,这样我会得到一种莫大的快乐和满足;但我不愿意听她唠叨一分钟,我觉得这不是不爱,只是因为我们不是能在语言交流上取得愉悦的人。如果说她在说,我在听,我不违心的告诉你,那仅仅是出于礼貌和孝敬。
当然,我觉得龙应台和安德烈,也有些其他的原因。
比如说,龙应台从政。我是有点很难理解一个母亲和儿子的书信谈论的都是国家大事,世界,国家,民族,公平,自由,正义,很像是政治家们在探讨议论人类的发展,时局的走向;这跟我看《傅雷家书》的感觉不太一样。我想对龙应台来说这可能是职业习惯思维定势,但对安德烈来说,他只是个人主义的自由惯了的年轻人,有几分热情,几分牵强,就很难说清了。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2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作者龙应台用她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父母的无奈和辛酸,还有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方式,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给她儿子安德烈的第一封信“十八岁那一年”。
因为这一封信让我看到了一个想深入孩子内心,想真正了解孩子,想打开那扇神秘的、无形的大门的母亲。而那时虽然我们懂得了孝敬父母,却也还是远远不够的,不是吗?从这封信中间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被母亲爱着的孩子是幸福的,我们也都和安德烈有过相似的经历和感触,比如:父母的关心,可能被不懂事的我们嫌弃,被我们当做唠叨,不想去听。
当我看完这本书,我看到安德烈的变化,他从无奈的跟妈妈说几句,就觉得没什么话可以跟妈妈说,还觉得很厌烦,到最后主动的想跟他妈妈多说话,多交流。想想现实中的我,虽然懂得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但是行动上却做不到对父母的关心。
通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自己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担心和烦心。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3
“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正是这样的两代人,所受的教育熏陶迥然不同的两代人,两种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两代人。却相互敞开了心扉,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进行交流。
在龙应台的笔下,我们总能获得一些意料之外的欣喜,不管是那篇曾经名噪一时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还是那本风靡全球的《野火集》,又或者是现在被称为育儿典范的《亲爱的安德烈》。
读完全书,我惊奇的发现龙应台竟一改原本犀利的文笔,俨然成为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亲,以最朴实无华的言语打动安安的内心深处。遇到两代隔阂造成看法分歧的一些人、事、物,龙应台总能用温柔的口吻。坚定的语气,诉说中国籍的妈妈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不为说服,只是要诚实表达心中感受。
而这本普通的书籍所包含到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严肃的人生观、价值观,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在三十多封书信中,说实话,里面涉及到政治的内容,我读不太懂,但我感动的是一个母亲对于已经成年的孩子渐行渐远的那份不安,那种迫切想要沟通与了解的心情。不管结果如何,这份良苦用心已足以令人感动。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4
龙应台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很早就听说《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值得一看,虽然是她与儿子的36封书信往来,但字里行间不仅透露着母子之情,更关乎包容、自由。
书中,母亲与儿子因处在不同的地域,在离开彼此的四年里,儿子的心理已发生了改变,母子之间出现了隔阂。但母亲对儿子的`爱一直没有改变,用书信的方式,以平等对话的口吻,打开儿子心中的墙,让彼此进入对方的世界和心灵。
记得曾经在央视《朗读者》这个节目看到演员袁泉的成长故事,11岁时去中国戏剧学院附中求学,在那个电子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七年时光里,与父母写了近300封的书信。在一个人的北京,她与父母的书信往来,让她感到并不孤单。当她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心情低落时,父母并没有因为她没有达到的目标而指责,字里行间满满的爱与鼓励,给了她继续前行的勇气。
父母与孩子这两代人,可能价值观不同,或是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不同,带着这些疑惑,我想在这本书就可以找到答案。现实生活中,也许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会耐心地了解孩子,他们一方面严格地控制孩子,包办孩子生活中的一切,另一方面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意愿。每位父母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可孩子何尝不是希望父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愿这本书中每一封书信背后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每个人启发,不管你是父母还是子女。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5
高中的时候自己自作主张把头发拉直了,没有告诉妈妈,但是心里却充满了罪恶感。后来放假回家,就写了一封信给老妈,信里面陈述了自己的“错误”,表达了对妈妈的爱,没有收到回信,也不知道妈妈有没有看,算是自己的一点心理安慰。
自己算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吧,其实跟爸妈说过一些一般不会说出口的话,都是通过微信说的。但是说得不多,也算是沟通过。妈妈是那种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她不会说漂亮话,有的时候本来出自好心说的一些话,但是因为表达方式的问题,会让别人误解。我们的交流也不太多,通常也就是说说家长里短,我不太了解她心里真正的想法,正如她也不了解我一样。爸爸是一个很民主的父亲,会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但是他的有些做法我不赞同,而这些做法,小的时候我很喜欢,让我觉得他是这个世界最好的人。
看的太多,懂得太多,所以我变了。跟爸爸的交流会多一点吧,因为他是一个会跟你交谈的人,善解人意吧。说了这么多,跟这本书也没多大关系,但是看过之后,就是让自己想到了自己跟父母的生活方式,还有自己本身的一些不足。该睡觉了,午安。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400字6
在《亲爱的安德烈》之前,我未曾接触过龙应台的作品,甚至在第一次听闻这位作家时就无知地以为这是一名男性。
这份包含着深情与理智的家书令我震撼。更令我们深刻了解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十八九岁的我们和安德烈有着相似的生气,亦有着相似的叛逆,我们在思想逐渐成熟阶段的迷茫,害怕与父母沟通,因而往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就我自身而言,我没有安德烈的拥有伟大成就的父母,但我和他一样,拥有一对爱我,护我,关心我,视我为掌上明珠的父母。在长辈中,舅妈与我的年纪较近,她曾有几次对我说,她羡慕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之前我还真未认真地想过,我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我也曾不听话被父亲狠狠揍过,也曾无理地顶过嘴,也曾生气的与父母冷战过。记忆里,母亲似乎从未对我发过大火,都是在我犯错后屡次耐心地与我谈话,告诉我道理;自我上小学起,父亲也未再打过我,不知是我太乖了还是,他老了。我是一个泪腺很高的人,但不知为何父亲只要一讲我,我的泪就像溃了堤似的大水。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龙应台的这句话令我很心酸,我在长大,父母却在老去,这是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