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名著读后感

高尔基我的大学名著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2021-02-06 22:15:02  本文已影响人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说叙述了饱尝人间辛酸的阿廖沙,抱着进大学读书的理想来到喀山,过了不久就参加了秘密的革命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大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大学》读后感篇1

  《我的大学》是文学巨匠高尔基所著的。这是高尔基上“社会大学”时批评沙皇统治黑暗的一本最佳的书。在这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中,作者力图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为主线,塑造出一个努力探索生活的意义、寻找新的生活道路、内心充满了激烈冲突的人物形象。

  这本书最让我难忘的是作者的语言艺术的高超,以及一些语言含蓄的讽刺沙皇统治的黑暗。全书人物众多却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无论作家对之着力刻画还是寥寥数笔略加勾勒,全都显得轮廓分明、鲜活灵动,读来如见其面,如闻其声。罗马斯的深沉干练,杰连科娃的矫揉造作······书中都有鲜明的例子:比如描写罗马斯:“罗马斯简单而明了的对我说,他不在时我该做些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去做。我感觉,他似乎已经忘掉了人们用爆炸来吓唬他的事了,就像忘掉蚊子叮过他一样。”比如刻画捷连科娃:“瞧,她来了,轻盈,飘逸,像玫瑰色的彩云迎着旭日飘拂,可是,从她的眼神里却流露出内心深处虚伪的情愫。”最让我难忘的一句讽刺性的话语是:“自由就是:我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但到处都是官老爷,他们要来干涉你们的生活。沙皇从地主老爷们手里抢走了农民,于是,沙皇就成了所有农民的老爷。如果你要再问什么是自由,总有一天,沙皇会对你做出解释,告诉你什么是自由!”我被书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我不禁深深地赞叹于高尔基高超的语言表现艺术。

  看完这本书,让我得到了一些写作的启发。高尔基描写的人物生动灵活,惟妙惟肖。而我在自己的作文中总是描绘出的人物形象,不生动,死气沉沉的,没有清楚地写出人物的性格,我以后不仅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写作的素材,还要多读些世界名著,借鉴一些他们的写作技巧,把人物刻画的更加生动,还要本着作文的一大要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好,写得让人拍案叫绝。

  《我的大学》读后感篇2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作者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沙俄专制下的黑暗与罪恶是他成长的独特的社会背景,也铸造了他独特的成长方式。

  《我的大学》是这三部曲中最后完成的一部,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时期的生活。16岁的他满怀希望的来到喀山想进大学读书,但他的大学梦很快就破灭了。他开始为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儿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学——社会大学。在这所大学里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接受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验,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对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这所大学为他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作者是一个孤儿,没有人给他呵护,没有人给他引导,独自成长在一个底层世界,他大敞着年幼的心,睁大眼睛观察周围的一切。他的观察不成体系,甚至杂乱无章,但就是这样的观察使他倔强地成长了起来。作者从小善良懂事,当他来到喀山,寄住在一个贫困中学生家里。他会很早发现这位可怜的妈妈的厨房哲学,分给他的每一块面包,在他心中都"如岩石般沉重",由此他决定"出去找点活儿干,自个儿养活自个儿"。在暴风骤雨的日子里,躲在废墟底下的大地洞里,他顿悟"上大学--美梦而已",而他又动情地写道:"这个地方令我永生难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学"。这是他在喀山的第一个成长片段。面对苦难的生活,他没有一点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满了感恩和希望。他知道苦难的日子很漫长,他对自己说:"苦难的日子里我变得更加坚强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运降临,生活环境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年少单纯,在苦难面前,他更深切地觉察出的是苦难带来的无与伦比的财富!

  他生活在沙皇专制的时代,他那双敏锐的眼睛见证了当时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及思想真实--底层民众庸俗、空虚、无奈、亵渎,同时又具有在苦难的洗礼中积淀出的善良、乐观、吃苦等美好的人性。他们的丑陋与美好无掩无余地裸露在作者观察的眼睛里,对于人们那些粗俗甚至低级下流的举止,他流露出淡淡的悲伤和无奈,但他富有同情心,他满眼都是善,所以,那些丑陋甚至不显得肮脏;他极力赞美人们的美好,美好的思想,美好的歌声,甚至是一点点美好的流露,在他眼里,这些美好闪烁着高贵的纯净的光泽--他几乎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一讲到女人,他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情绪激昂,从他那被打得残疾的身体里发出一种令人作呕的痉挛。即使如此,我依然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话,凭直觉我知道他的语言很美";"他的声音并不美妙,还略带沙哑,但语言十分动人,真像夜莺在歌唱";在他眼里,劳动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战斗,"我真想跑上去这两条腿的动物,亲吻他们,他们干活时那么机智灵活,真让我心驰神往",在简单的纯净的心里,他学不会去在意生活的艰辛,更多的他会直接发现苦难中的美丽,感恩它,赞美它,并在这些荡漾在苦难的河流中的真、善、美中寻找成长的底气。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只是一只空空的口袋里面没有善,同样也没有恶。成长的过程就是充实这只口袋的过程。当还不会辨是非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把恶当作宝贝珍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直接发现并深刻地记住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重重叠叠的抱怨,那是因为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变得成熟起来,不安分的心积极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复杂。当遇到麻烦甚至苦难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是为苦难所累,而是为我们面对苦难的态度所累。纵使世界万般复杂,我们时常会身不由己,但我们仍需要保持一份浓郁率真的心气,成长从这里开始,也必将在这附近达到它的极致。如果成长照应这个回环,我们会活得更洒脱而有意义。

  作者从小渴求新知,追求自由,立志拯救受苦受难的人民,为了追求他心中那个不太清晰却十分美好的前程,他迈力地积极探索。但成长中的人的招架能力毕竟有限,各种各样的思潮向他涌来,而他也越来越发现真正的生活现实。浩浩人流中的大多数人都遵循着狭隘的生活准则,先进分子的努力甚至不堪一击,他被卷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的纠缠中,他在这个旋涡里情绪波动,惊恐莫名。纷繁的意念冲撞着他,无论如何也抓不到真正的要点,他觉得"我就像被什么人拖到了一个阴暗的角落,让我饱览了大千世界的假、丑、恶,我受够了"。这种混乱竟让他下了自杀的决心--也许永远的退出是最好的解脱--但他没有成功,他还要活下去,并且要好好地活。几乎每个人都有陷入混乱甚至濒于崩溃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决不是终点,耐心坚持,耐心同周围的环境交流,总会找到突围的出口。没有不止息的风,就看自己能不能顶风前行。穿过这段恶劣的天气,就迈上了成长高楼的新一层。

  《我的大学》作为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并且很明显,小说的内容和结构的组织与安排亦没有经过谨慎细致的构思揣摩,仿佛缺乏一定的有机性和完整性,然而,正是这些看上去存在的缺陷焕发着强烈的感染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用简洁优美的言语勾勒他的成长片段,在其中我们感到浓浓的真实和那些在灰色的环境中闪耀出的感人的光辉。成长的过程不是像白杨一样由时间直直地拉离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样清清爽爽地径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说人的思维是草,那么,成长就是这株草的幼芽在时间与空间里蜿蜒招展的结晶。成长在短时期内真的不具有有机性和完整性,尽管理想是牵引成长的一条线,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辽远而迷茫,有好多闪光的片段散落在这条线之外。只有当回首时,在得与失、喜与忧的反复回味中,我们才会真真切切地听到自己拔节的声响,仿佛一条绳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这部书是1923年完成的,此时作者已55岁。对于一个投身革命且年过半百的人,用笔真切地再现少年时代的生活,他笔下流出的全是记忆的精华,含着倔强而又谦诚率真充满智慧的气度。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心总被某种东西激荡着,思维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闪亮,我不能抑制自己,我要留住这些火花--这些成长的箴言。《我的大学》--我的大学!我感到很幸运在上大学之前接触了这部书,又在大学的实际生活里反复地体会其中的意味。它们对我是如此地重要,我要赶快留住它们,并把它们献给同我一路成长的人。

  《我的大学》读后感篇3

  这个假期,我抽空拜读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宝贵财富。小说以其现实主义写实风格和热情勇敢的生活态度征服了全世界无数读者的心。它问世之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鼓舞着无数渴望光明和知识的年轻人勇敢前进。

  作品叙述了少年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我的大学》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激励了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气和信念。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了《我的大学》这部文学作品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时代的生活及命运,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世纪之交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长历程。高尔基出身贫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捡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了欺凌与虐待。就是在这悲惨而又艰苦的生活中,高尔基仍如生命力顽强的小草,艰难的生长并且绽放。我多么渴望像高尔基那样,做一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啊!多么渴望像他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同高尔基相比,我真是羞愧万分。平时在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我就难以面对,甚至会半途而废。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习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书,却让它们闲着,难道是“书非借不能读?”不,自以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说“学无止境”吗?难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长?不,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才真正明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我的大学》读后感篇4

  寒假里,我读完了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是高尔基着名的三部曲自传体小说,通过对作家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和坎坷的命运的描写,给我展现了一代人的成长。

  《童年》反映了阿廖沙的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里度过的岁月。他每天看到的都是令人作呕的丑事,舅父们为了家产而吵架斗殴,愚弄弱者,毒打儿童等等。但同时他又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的故事的熏陶,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人间》写阿廖沙11岁时因外祖父家破产出外谋生的经历。他在许多地方做学徒,过着沉重而苦闷的生活。而读书使他得到了安慰,他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并向往着新的生活。

  《我的大学》讲述了16岁的阿廖沙想进大学读书,可那时大学却对穷苦的孩子是关着门的,于是他上了一所名叫“社会大学”的学校,在这里他受到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思想渐渐成熟起来。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佩服和敬佩高尔基,因为他从小就因为家庭的原因,饱受屈辱和欺凌,但并没有打消他对读书、对学习的渴望,反而使他有了强烈的社会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不放弃追求,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着名作家。

  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应该向这些有成就的人学习,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珍惜家里人给我创造的优越的学习环境,不把时间浪费在玩耍和看电视上,要通过刻苦学习,奋勇拼搏,努力实现自己成才的目标,不辜负老师、家长对我的希望,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的大学》读后感篇5

  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满自由的;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友好而组成的,因此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难忘的。

  可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绚丽多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没有我们这么幸运。他三岁丧父和母亲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更没有悲伤,而是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在奋勇前进。不堪入口,不能吃的食物,他也高高兴兴的吃下去;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十岁时高尔基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变成了一个孤儿,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继续努力着,奋斗着;他也没有逃避这种生活;而是来到“人间”去自谋生计。好像命运特别喜欢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许多坎坷、挫折和无奈,而他却能在那种环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来想上大学的他没有如愿,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许多著名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在生活中,多数的人面对歧路会选择望而止步,高尔基却告诉我们,你只有勇往直前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是啊,司马迁就是凭着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写下了《史记》而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从小遭人嘲讽、斥责的爱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坚持,所以长大后才被誉为科学界的天才。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平原又有险滩。在学习中也没有常胜第一,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拼劲,信心,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困难,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双城记名著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 下一篇:羊脂球名著读后感5篇范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