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名著读后感

《飘》读后感

2018-06-23 08:51:52  本文已影响人 
《飘》读后感

       “一切等明天再想,明天就能挺住了,得想办法夺回他的心,说到底,明天总是个新日子”。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是斯嘉丽每次遇到困境和难题时安慰自己的护身法宝,而每次这句话都能给她带来无限勇气与力量与生活作斗争,并勇敢战胜它,只是这一次,瑞德估计不会与他重修旧好了,就像他说的,东西破碎了就破碎了。她很痛苦很伤心,我也特别希望他们可以重来,但是如果并没有,那也只是有点可惜和遗憾而已,她能走出来的,她浑身充满活力与希望,她可是永远不会被击垮,永远有办法可想的斯嘉丽啊,我想,她能战胜这一切,毕竟她还拥有温暖的土地,像她父亲曾经说过”只有土地才是永远属于自己的,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土地”。
        放到现实生活中来,斯嘉丽并不是那种很讨喜的女生,她自私、虚荣、任性、甚至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比如说为了得到300块缴税的钱,她抢走了亲妹妹的心上人,而事实上,她根本不爱他。她结过三次婚,可是都没有嫁给爱情,一次是为了和心上人阿什礼赌气,那个神采奕奕、正派优雅、喜欢音乐和诗歌的阿什礼,他要和他的表妹梅兰妮结婚了,她气不过,为了赶在他前面结婚气他,她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人,这并没有气倒阿什礼,倒是她自己,因为婚姻,从此告别少女时代,走上了一条勇挑重担的路,而且永远没有归路。
       结婚没多久,就传来打仗的消息,所有年轻的男士都去参军了,她老公也不例外,没多久就传来噩耗,他战死在沙场,斯嘉丽为他留下了一个孩子,名叫韦德。战争带来的损失巨大,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重来,并且还时不时有北佬来肆意掠夺财物以及践踏土地,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惶恐之中,惴惴不安度日,阿什礼也下落不明,战争后的重建几乎靠的都是斯嘉丽一个人,她自己下地种棉花,开垦土地,好不容易棉花有了一些长势,有了一些生活的希望,这时,又被催着要缴税,300块钱的缴税费,如果没有缴税,那么就会失去塔拉庄园,这可是斯嘉丽的家啊,一辈子可以依靠的地方,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可是她身上根本没有什么钱,大家都等着斯嘉丽解决这个难题,为了筹到300块钱,她用窗帘做裙子,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牢房找瑞德,瑞德有钱,有大把大把的钱,她使出浑身解数,在瑞德面前假装她特别喜欢她,非常想念她,但是又不想被他看穿自己的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只是找其他理由说自己需要钱,正当瑞德快要被打动的时候,他发现斯嘉丽的手,那双曾经娇嫩,不用做任何事的纤纤玉手,现在已经变得粗糙不堪了,手上起满了茧子,他知道自己受骗了,原来所有甜言蜜语就是为了得到他的钱,他说他的钱现在不能拿出来,拿出来就会被当做证据,斯嘉丽气得夺门而出。在路上遇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得知他现在开了一个小厂子,在做木材生意,有一定的积蓄,就像为了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样,她决定让肯尼迪向她求婚,她知道如果妹妹嫁给他,她妹妹绝对不会拿出一分钱出来解救塔拉的,因此,她对他撒谎说她妹妹已经嫁给了其他人,肯尼迪先生听后非常伤心,但是短短几天时间,肯尼迪便向斯嘉丽求婚了,斯嘉丽可是人见人爱的美人啊,拥有着众多的追求者,没有她得不到的东西,对于斯嘉丽来说,别人的评判已经无所谓了,尽管有时候她也会想起妈妈曾经对她的种种淑女教诲,但是如果按照妈妈那套方法来生活的话,所有人都会被饿死啦,现在最最要紧的事情是,塔拉得救了,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你看,尽管她的手段有些不堪,但是却实在无法让人恨她。
       婚后她忙着经营木材生意,木材生意在他的经营下越来越红火,尽管肯尼迪一直都在劝她不要做生意,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就该在家带带孩子做做纺织啦,但是她不听,即使在怀孕的时候仍然赶着马车去木材厂,一甜傍晚在去木材厂的路上,被几个黑人拦截了,幸好被山姆大叔搭救,此事一出,为了替斯嘉丽报仇,当天,肯尼迪和阿什礼以及其他一些三k党的成员出去杀死那两个黑人,行踪很快被暴露,如果不是瑞德的及时来相救,估计他们都难以逃脱,只是,肯尼迪还是被北佬一枪打死了。
        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嫁给了瑞德,这个与她极其相似的人,他们两个经常唇枪舌战,互相讥讽,给人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太畅快!瑞德喜欢斯嘉丽,从第一次偷听到斯嘉丽向阿什礼表白就喜欢上了她,在斯嘉丽心中,瑞德不是君子,是无赖,不是正派人,完全无法与阿什礼相提并论,在瑞德心中,斯嘉丽显然也不是什么淑女,不是千篇一律的乖乖女,也正是因为这点,才吸引了他。可尽管如此,他却从来不在斯嘉丽面前表示他有一丝一毫喜欢她,他怕她如果知道他爱她,就会觉得他没骨气,好欺负,就会利用他的爱去整他,所以斯嘉丽以为瑞德并不爱她,以为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斯嘉丽第一次失去丈夫之后,不得不整天穿着黑色丧服,而她又极其讨厌这种了无生气的生活,瑞德懂她的心,为了让她能够重新跳舞,重新穿上漂亮的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花费巨资邀请斯嘉丽跳舞,这一举动惊呆所有人,毕竟斯嘉丽是在服丧期啊,斯嘉丽是寡妇,在那个年代,寡妇应该永远为丈夫守丧,不能再参加聚会,不能与男人亲密交谈,可是瑞德为了斯嘉丽,全然不顾众人的眼光,并且还告诉斯嘉丽,抛开众人的目光和评论吧,这些闲言碎语只会让你生活更沉重。自那一次,斯嘉丽彻底解放自己了,生活又变得和以前没有结婚一样,变得多姿多彩了。
        还有,在斯嘉丽找不到300块钱的那次,瑞德一出牢房,就直奔斯嘉丽住处,接着就问她,你那300块钱筹到了吗?可见她非常关心斯嘉丽,在斯嘉丽怀孕期间多次去木材厂料理生意,也是瑞德经常护送她去的,肯尼迪走后,瑞德向斯嘉丽求婚,那个时候瑞德知道斯嘉丽并不爱他,直到后来他才向她表露心迹:”结婚时,我晓得你不爱我,晓得你对阿什礼的感情。可我傻,以为总有法子让你回心转意,你想笑话就笑话我吧,可我真心想疼你,爱你,给你你要的一切,我娶你只想保护你,让你放手去干想干的一切,只要你快活,你日子不容易,斯嘉丽,你吃过的苦没人比我更清楚,我只想要你别再苦苦奋斗,让我替你挑起担子,我只想要你尽情玩乐,和小孩子一样,因为你实在就是小孩子,胆气十足,性子太倔。”
         我实在是太喜欢看斯嘉丽和瑞德两个人在一起的场景,他们两个人都注重实际,又冷酷又贪心,又无所顾忌,他们才是天生的一对,他比任何人都懂她,她话还没说出口,他就知道她想说什么,她总是被她看穿,其实她已经在潜意识中慢慢爱上了她,只是她一直不自知,以为自己还仍然深深爱着阿什礼。而斯嘉丽的那个少女时代的心上人,那个贯穿她整个青春回忆的心上人--阿什礼,在我看来。没有哪个少女会不喜欢他的,尤其是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他相貌堂堂,知识渊博,言谈举止都是那么的温文尔雅,喜欢音乐,喜欢诗歌,谁不喜欢这样男生,他只是不属于那个战争年代,他不注重实际,不懂变通,也不会砍柴,下地干活,但是如果那个社会稳定安全,他本该是一个贵族,生来就是为了艺术啊这些美好的东西而活的,不会砍柴不会做生意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但是在那个战争年代,那个忠于传统的年代,他是懦弱的,可以说没什么用处,他让两个女人至始至终守护着他那宝贵的自尊心,梅兰妮,他的妻子,一直都贴心照顾着他,而斯嘉丽,为了他,付出了所有的真情。
        说说梅兰妮吧,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她身上集中了所有的优点,贤惠,温柔,善良,与所有人都能友好相处,性格非常好,她最喜欢斯嘉丽,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说斯嘉丽的坏话,即使别人说阿什礼和斯嘉丽有奸情,她也不相信,她无比的信任斯嘉丽,因为斯嘉丽在她怀孕要分娩的时候,本可以逃离这个城市,去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但是她没有这样,她给梅兰妮接产,又骑马护送她们去塔拉,到了塔拉,家里一无所有,所有的人都等着斯嘉丽想办法,斯嘉丽自己下田种植棉花,在第二次结婚后,又无数次给家里寄钱,好让她们不用担心生计,所有的这些其实有绝大部分都是为了阿什礼,是阿什礼嘱托她照顾梅兰妮的,到后来为了能经常和阿什礼见面,又想办法把阿什礼弄到她的木材厂帮他经营木材生意,天知道阿什礼没有任何生意经,在他的经营下反而越来越坏,但是这些斯嘉丽都自己去解决了。两个女人都为了阿什礼,为了他那男子汉尊严,不去说他,而是小心翼翼的维护他,鼓励他。梅兰妮临死之前把斯嘉丽叫去,跟她说,替我照顾阿什礼,不要让他知道。他这个人太欠实际,没有你的照料,他肯定会过得不好。梅兰妮无比的聪明,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却从不说自己丈夫一句不是,临死之前才说出了这句真话,她看似很弱小,长得也瘦瘦的,缺少女性魅力,但是却又充满力量,有勇气,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另一方面,我觉得她有点无趣,她太忠于传统和美德,阿什礼当初被关押的时候,本有机会逃脱,只要他承认他并没有参与战争,就可以放他走,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斯嘉丽说为什么不承认,只要能够逃脱,说谎又算得了什么呢?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梅兰妮却觉得,那样做是背叛国家,与其用那样的办法逃出来,我倒宁愿他死在牢房里,这种精神这种思想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太愚蠢太执拗,但是那个年代几乎都是那样,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此牺牲也在所不辞,战死沙场是值得光荣的一件事,无论这场战争是否愚蠢,是否值得参战,梅兰妮和阿什礼是一对,是相似的,就像彼此血液里流动的一部分,他们彼此能够读懂对方,都喜欢诗歌书籍,音乐,直到最后,阿什礼才明白自己是爱梅兰妮的,他说梅兰妮是他唯一的梦想,唯一存在过、呼吸过、在现实中不消失的梦想。对于斯嘉丽,他只是喜欢她的外表,只是需要她罢了,并不想要他的心。
           对啊,瑞德说,阿什礼只想要你的身体,并不想要你的心,而我,想要你的心,却怎么也得不到,身体对于我来说有何用,钱就可以买到身体,可是心不行。斯嘉丽和瑞德两个人都太要面子,不肯向对方低头,生怕对方知道自己在乎她,所以才导致两个人最终遗憾错过。瑞德离开了,斯嘉丽失去了她,尽管如此,她还拥有她的红土地,想到这里,她便得到了一些慰藉,明天再想吧,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
返回名著读后感列表
  • 上一篇:《孟子》读后感
  • 下一篇:《红日》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