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读后感
这是一本以知识考古的形式,对汉语言文字进行追根溯源的书。通过最初的华夏农民、十二生肖与中国数字、中国的七大姑与八大姨等九个角度,依据各种历史资料及各民族民间流传的语音语调来寻根探究汉语言文字的变迁、发展及对其他民族语言文字的影响。
这本书读来有些艰涩。通过对比不同民族或国度对同一事物的发音表述来揭示其中的某种联系,对我来说是更多地开拓了视野、扩展了有限的知识范畴。如对“籼”与“粳”的区别:粗短圆润是粳米,纤细修长是籼米;北方多粳米,南方多籼米。进而谈到籼米的引进历史,涉及到傣语、壮侗语及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对“籼”字发声的演变,呈现出了汉语言文字与各民族跨越国度的历史联系。其中涉及的知识较专业,读时很难引起共鸣。
诸如以上的例子较多。不但涉及到匈奴、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与古代汉族政权交往的历史,还涉及到东南亚地区、印度、朝鲜、韩国地区与中国交往的历史,涉及到湖南、贵州等地少数民族语言词根的发音变化等联系。我读起来确实有些困难。时常会跳脱出文章本身,就某一点引起自己的疑问,想要查询具体的缘由,这可能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吧。
汉字是活着的图腾。揭示了自然界的秘密,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自身的演变也为汉民族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历史考古的依据。《中国话》是带领我们探寻汉语言文字演变历史的一个工具、一个契机,为我们探究汉语言文化圈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打开了一扇窗。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