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书笔记

读《囚徒的困境》有感

2021-05-25 08:35:02  本文已影响人 

读《囚徒的困境》有感

<作者简介>

威廉姆·庞德斯通(William Poundstone),美国畅销书作家,怀疑论者,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定居于洛杉矶,《哈佛商业评论》《纽约时报》《哈珀斯》等知名媒体撰稿人,迄今已出版作品十余部,包括《囚徒的困境》《推理的迷宫》《无价》《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等,并两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

经过上个月的读书经验,深刻感受到,选择书籍的重要性,因此先在网站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并且评价还比较好的书籍,这个月选择了《囚徒的困境》,虽然这本书已经不是最新出版的,但是一直不断地再版,由此可见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这本书的喜好和重视程度。个人的感觉要比《会员经济》好看很多,接下来和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想:

首先,还是先从内容入手,如果单看书名,相信很多朋友会以为这是一本专门讲博弈论的理论性书籍。书中确实有很多关于博弈论的理论,有一些也是我本人没有完全看懂和理解的地方,不过一点都不能影响书的可读性。本书是通过著名的数学家冯诺依曼的故事,很有代入感地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博弈、博弈发展过程以及通过原子弹和国际局势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来挖掘“二难定理”的运用以及产生的根源,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思考性。二战以来军事大国的博弈,对于我们分析当今中美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不禁同时感叹美国之所以在二战后强大,正是因为有诸多像冯诺依曼这样的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以及相关人才,为世界贡献着人类智慧。虽然中国已经在奋起直追,但是在基础领域的研发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过随着今年国力的增强,以及全社会关注重视,这种差距在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小。

其次,想推测一下作者通过本书想要说明什么?是要说明“二难定理”的博弈论吗?是要介绍冯诺依曼的传奇人生吗?是想告诉我们博弈论非常有用吗?还是要说美苏是如何靠着原子弹进行较量吗?个人推测是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评标准,不代表个人推测一定是对的,只是从我这个主观中感受到,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怀疑论者,这本书并不是要表达博弈论有多伟大、多好用,而是介绍整个博弈论的发展背景、原因以及推动博弈论迅速成为广为人们熟知中的几位重要的数学家及物理学家,如冯诺依曼、纳什等,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学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对博弈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上、应用上、以及影响力上的基础。虽然很多人对博弈论并不是十分的接受,但也都大多承认在一定范围上,博弈论确实比较有实用价值。那么究竟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呢?可能作者意在通过冯诺依曼的亲身经历,来引导告诉我们一种研究思考的方法,让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中学会用博弈思维来评估和判断我们最坏的处境,然后最大限度的用可合作、利他性的思维和对手建立双方共赢的局面。如果单纯只是一方赢、一方输的“零和博弈”,那么无论是在对核能利用中、国防建设中,都会是我们博弈的双方站在历史的对立面,早晚有一天随着处于劣势的输家急于扳回自身地位而发动战争,战争一旦打响,我相信在战争面前一定没有赢家。

最后,想谈谈本书的借鉴意义。宏观战争上的借鉴意义实在不是我这个普通老百姓能分析评价的,所以还是结合我自身的工作情况,来分析一下微观实际工作中的意义。相信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尴尬的处境,工作如果做,不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大多数工作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自上级的谩骂、同级的不支持、时间和物质上的成本,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收益),如果不做这些风险都没有。那你是选择多做一点向前冲刺,还是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相信大多数人都选择“趋利避害”的方案,在与组织的效能进行着平衡博弈。久而久之,如果没有外力去干涉,由于个体的不作为,一定会导致组织的“熵”增,并且这种熵增到达一定程度会引起连锁反应,如何避免组织熵增就尤为重要。如果降低个体与组织上的博弈,是我们在设计组织优化方案时重点考核的问题。增加合作、减少对立、共同把利益做大,是对企业HR开展COE工作的前提。阿里巴巴一直在强调文化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应该就是为了避免个体和组织的意识差异,从而造成相互之间的博弈吧。华为、恒大、万达一直采用军事化管理的思路,或许也是为了保证行动的一致性吧。因此,有的时候强的企业文化确实本身就是一种好的熵减机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有庞大文化驱动力去减少个体的博弈,如果你的企业中如果没有这种强势文化,你个人会怎么做呢?也许你会对所有的人说,你是在认认真真地做事,但是行动上,只要没有监督就会放松;也许你是自身驱动力非常强的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监管环境,都可以自强不息,努力的解决问题,自律性非常强,从而减少和组织中的博弈;答案真的只有你自己知道。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读徐迟《我的文学生涯》有感
  • 下一篇:《巷里林泉》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