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书笔记

贾平凹《云雀》读后感

2021-04-05 11:10:02  本文已影响人 

――当你失去云天之志,再美的翅膀也不过是装饰

——贾平凹《云雀》读后感

01

一只拼命挣扎着逃离鸟笼的云雀,在被放飞重获自由后却又自己飞了回来,心甘情愿被囚禁,这是为何呢?

这是发生在贾平凹先生散文《云雀》中的真实故事,收录在《自在独行》一书中,讲的是小时候他们兄妹与一只云雀的往事。

云雀是作者少年时代的邻居养在鸟笼里的宠物,作者一开始先写云雀的可爱,叫声好听,“像唱歌一样,打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战儿了”,寥寥数语就写出了这只云雀是多么地讨人喜欢。

但就是这样一只本该自由飞翔于蓝天的美丽云雀,却被人为地囚禁在小小的鸟笼中,不但失去了广阔的天地,失去了歇栖的枝桠,也被剥夺了与同伴在一起的欢欣,只因为人们自私的占有欲。

这鸟笼更像是监牢,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美其名曰“欣赏美”而设计出来的,可是对于生来属于自然、属于蓝天的云雀是多么的残忍。

作者先写云雀叫声好听,写它的可爱,是为了与后文做对比,欲抑先扬,形成反差,引起读者共鸣。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这只云雀的叫声“不像以前那么脆了”,因为它在声嘶力竭地抗争。于是文中的养鸟人便用“最好的水”、“最好的谷”喂它,甚至“万般逗弄”,想方设法让云雀发出和以前一样悦耳的声音。

02

两个“最”字,一个“万”字,作者以强调的字眼写出了这位邻居对云雀的喜爱。可是这种爱毕竟是一厢情愿的,是强加于它的,是以剥夺它的自由为代价的!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庄子·外篇》中《鲁王养鸟》的故事。

一只海鸟在鲁国郊外栖息,被人们视作神鸟,竟相前去观看。鲁王得知,便将海鸟捉到宫中,以极奢侈的方式对待之,让其听韶乐,吃祭祀用的肉品。结果,海鸟不吃不喝,没过几天,就死掉了。

海鸟不属于王宫,云雀也不该属于鸟笼。王宫对于海鸟来说也不过是plus版的笼子而已。

作者起初听到云雀的哀叫,以为是笼子里没了食物,可是一看,发现里面还有很多。那为什么云雀要如此呢?因为它没有被笼子里安逸的生活所麻痹,它向往的是蓝天!

于是它将自己的小嘴从笼子里“挤出来”,想逃离这个弹丸之地。这个“挤”字用得好,形象地说明了云雀的不屈服,奋力抵抗。

外面的世界近在眼前,可是它却只能无奈地以渴望的眼神“盯着高高的云天”,就像被压在五指山下的美猴王,挣脱不了束缚,风光不再。

失去家园的云雀越来越伤心,身体变得虚弱,以至于“有几根茸茸的羽毛掉了下来。”即使嗓子已经哑了,还是每天坚持在叫,只是这时的叫声不再是歌唱,不再是为了人们的欣赏,而是“痛苦的呼喊”!

作者以一颗善良悲悯之心看着这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可爱生灵,不忍心它凄婉地哀叫,不忍心它如此这般可怜,就偷偷地将其放飞了。

有几个词语可以形容云雀重获自由时的欢欣,如“一下子”、“立即”、“响亮”、“倏忽消失”等,非常形象地表现了云雀迫不及待飞向蓝天的急切心理。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

就在他们兄妹得意之时,这只云雀在飞走几天后竟又自己回来了,可是却“单薄”、“消瘦”、“疲倦”、“斜了翅膀”,“怯怯地飞”,这一连串词语充分表达了云雀离开笼子后过得并不好。

因为在笼子里有人喂养,吃喝无忧。放飞自然后只能自食其力。

可是这只被囚禁多时的云雀似乎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在外面遭受生活的挫折后乖乖就范似的回到了笼子里,甘愿被囚禁,做一只被圈养的宠物,就像养鸟人说的:“我已经喂它两年了,这笼里多舒服啊!”

可是这只回归鸟笼的云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说出话来”。

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养育方式,一点点蚕食掉了云雀的云天之志。当它在外闯荡碰到钉子后,选择了后退,选择了以前不屑现在极度渴盼的吃喝不愁的安逸生活。只是这种生活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的。


03

读完这篇文章,内心一阵悲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袭来。

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追求自由、翱翔蓝天是鸟的本性,可是在人的私心下,硬生生将其驯化成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的风吹雨打。

图片

对这只云雀来说,就像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一样,它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安逸,选择了不劳而获。

这只囚鸟,最初向往着自由的天空,拼命抗争,可是当历尽艰辛,熬过苦难,挣脱束缚后,却又向现实低下了高昂的头颅。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这只云雀呢?

当它以后在笼子里不慌不忙吃着人们赐予的食物,而它的同类从天上自由飞过时,它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04

当它失去云天之志,它那曾经御风而行的身姿便只能成为回忆,那双美丽的翅膀也只能成为摆饰。

这使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

影片里有一个服刑的老人,负责监狱里的图书室,此外还会推着一辆小车给狱友们送书看。

这个老人在监狱里已经生活了太长的时间。当终于等到被允许释放的消息后,内心不是喜悦,反而是抗拒。他怅然地对自己养的那只乌鸦说:“走吧,你自由了,你自由了。”这句话同时也是说给他自己的。

他穿着西装,手提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在简陋的狱门前停了一下,然后才迈过去来到陌生的新世界。

这一步,他等了五十年!

他近乎端直地坐在汽车上,紧紧地握住扶手,眼睛盯着前方,神情中透露着惊恐。

出狱后他在超市得到一份给顾客打包的工作,可是年事已高,显然力不从心。

他给狱友们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也许我应该持枪抢劫,毙了店长,重回肖申克。”多年的狱中生活让他现在无所适从,他已经与这个世界脱轨了。

这样的新生活对他来说不是幸福,而是巨大的身心折磨。最终他选择了自缢,彻底告别这个世界,告别等了五十年的自由。

他对监狱外的世界是拒绝的,他不愿意出狱。因此才会在出狱前用刀子抵住狱友的脖子,他说:“只有犯错,才能留在监狱。”他害怕离开这里。

出狱,对坐牢的人来说是一件望眼欲穿的事,可对他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众人对他的举动不解,瑞德解释道:“他已经体制化了。”

“50年的牢使他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出了狱就成了废人……监狱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是体制化”。

曾经将自己与世界隔绝的围墙,如今成了保护自己的屏障!

这是时间与监牢的阴谋!

云雀就像这个老人,刚开始它竭力抗争,可是两年多的喂养生活,使它被“体制化”了。

不同的是,它没有选择老人的归途,而是选择回到那个曾经竭力逃脱的鸟笼,选择了寄人篱下地生存,可是再美好的食物也无法弥补它失去的东西——尊严、自由。

这样的云雀,肉身虽在,而心中燃烧的那团自由之火已彻底熄灭了。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褚时健传》读后感
  • 下一篇:读谭登坤散文集《我们的粮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