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书笔记

《骆驼寻宝记》读后感

2019-02-14 09:31:34  本文已影响人 
《骆驼寻宝记》读后感

   《骆驼寻宝记》是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篇童话,它从主题内涵和写作技法角度都能给我们诸多的写作启迪。
   一、善于在主题大树上赋予文章更多的人生哲理,给故事以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很多文章,从语言到结构或者技法运用都不错,但读着文章总觉得寡淡,缺点什么。仔细分析,原来是在主题思想之外,没有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一篇成熟厚重的文章,除了表达鲜明的主题思想,总有诸多的思想附着在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中,给读者以更为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营养。
   陈伯吹的《骆驼寻宝记》是能给我们以启迪的。这篇童话故事要表现的主题是:骆驼战胜一切困难,终于实现了理想,歌颂了骆驼信仰坚定、百折不回的精神。在这个主题之外,这篇童话故事中还包含着诸多的思想,能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
   (一)环保、绿化的现实意义。
   环境忧患意识,是整个人类都应该具备的,而且从孩童时代就应该有目的地培养,这篇童话借助故事巧妙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内涵。
   故事写了骆驼最终寻找的宝——是能把骆驼居住的沙漠变成绿地的宝,是“保水源、耐盐碱的胡杨,沙地造林的沙枣,耐寒、耐碱、耐寒的罗布麻,以及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和骆驼刺的种子”,骆驼要的东西,暗示了它生存环境的恶劣,需要绿化。写了骆驼所到之地的环境:“草坪绿得可爱……草坪后面,是花团锦簇的花坞……花坞前面是一道清清的小溪,流进了一个水波粼粼、银光闪闪的大湖。湖面的尽头是隐隐的青山,峰峦起伏,像座翡翠的绿屏风。屏风上,点缀着无数红花,老远望过去,又像一张‘万绿丛中点点红’的风景画……”这段景物描写,与沙漠形成鲜明的对比,与今天遭受污染、破坏的水域等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自然想到了现实中的环境问题。故事还写了骆驼寻到宝物之后的行动:“这时候,骆驼和它的同伴们,正越过一道道长长的沙梁……”骆驼们的播种行为,让我们想到了植树造林等绿化行动。
   这篇童话故事借助上述内容的描写,写出了环保这一现实问题,最能触动现实中人的心。在故事中,骆驼是环境忧患和绿化行动的代表者,围绕骆驼写的鹦鹉等则是现实中对环境和绿化漠视者的化身,是自私自利、眼光短浅的化身,与骆驼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组对比带给我们的环保思考是深刻的,是触动神经的——生活在生态环境中,却不知道环境与生存的关系——是文章对环境愚昧行为的巧妙批判。
   (二)巧妙再现大众思想,讴歌责任和奉献意识,哲理诠释理想与行动的关系。
   故事采用了对比写法,把骆驼和众多的动物对比,把敢于担当、奉献和自私做了鲜明的对比。
   骆驼寻宝的目的是“不是使自己养尊处优的宝,而是为大家谋福利的宝”,这表现出了骆驼的社会公德意识,表现出了骆驼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作者借助仙女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赞颂和敬仰之情:“您的故乡有像您这样热爱家乡、正直无私的好公民,今天的沙漠,明天就会是万紫千红美丽富饶的好地方。”
   大白鹅寻宝的目的是:“她盼望着寻找到宝贝后能一步登天,直上青云,与高傲的天鹅一比高低。”大白鹅是虚荣、攀比、自私的代表。“一群鸭子欢欢喜喜吵吵闹闹地挤在一起走,有的说找到宝贝以后平分,有的主张把宝卖掉,买个清水池塘,好让大伙舒舒服服、痛痛快快地洗澡。”鸭子是追求个人享受的代表。在写出典型代表的同时,作者也从面的角度做了描写:“飞禽走兽们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他们狂奔乱串,个个像疯子一样,使出浑身的劲儿朝前冲啊,冲啊!”“跃跃欲试”“火烧火燎”“狂奔乱串”“个个像疯子”“冲啊”,写出了“抢”的乱象,也巧妙地写出了动物们的自私贪婪。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骆驼是“一”,其它动物们是“多”,这一构思极富深意:在我们的社会群体中,具有为大众谋福利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的人是少的,而追求个人利益、自私、贪婪的思想和行为是有普遍性的,这种思想和行为成为民众的群体思想,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要把这种意识变为大众的群体共识,让自私、贪婪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意识,成为过街老鼠,直到从我们的群体中消失。
   这一组对比中的动物行为,还有一个深刻的寓意,追求的目标决定了我们的行为,目标不一样,实现目标的欲望不一样,付出的行动也就不一样。其他动物只为满足一己私欲,他们追求的是享受而不是努力付出,在故事中,他们表现出的行为是:听说好处就争,遇到对手就搏杀,可谓不择手段,但是,遇到困难立刻放弃。而以改变环境、谋利乡人为目的的骆驼,则忍受住了一切艰辛和痛苦,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得到了“宝”。众多动物的半途而废,都是低俗理想的自然结果;骆驼能吃苦,像刘胡兰和江姐们一样忍受人间最大的痛苦,则是高尚理想的自然结果。故事的这一构思,又巧妙地暗示出了理想高下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促人深思。
   (三)理想是美丽的花朵经历艰难和痛苦之后结出的果实。
   理想是春风中开出的美丽花朵,每个人都喜欢,就如故事开篇描写的情形,所有的动物听说了“宝”之后,都想得到,纷纷踏上寻宝之路。美丽的花要结出丰硕的果实,是要经历风吹雨打的,实现理想的路途是比花结果的过程更为复杂、艰辛甚至艰险的。当今的父母,总把孩子变成花,总想他们在和风细雨中实现理想,获得人生成就的高标,往往事与愿违。怎样把现实给予作者的人生感悟告诉孩子们,作家采用了童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故事描写了骆驼的生活环境:“长着一丛丛红柳的茫茫沙漠里行走,就像一艘游艇航行在黄沙滚滚的瀚海之中。”描写了骆驼在这种环境中的生活:“经常背着堆积如山的重物,忍饥耐渴地……”“去年冬天送一位旅客过大沙漠时遇到大雪冻坏了一条腿。”这两方面的描写,突出了骆驼艰难却坚强的形象特点,这是在艰难环境中生活的人物形象的象征,也藏着一个深刻的哲理:苦难生活,苦难环境,是培养我们适应和战胜苦难环境的能力的炼炉,只有经历了这种环境和生活,我们才真正具备了生存本领。
   故事具体描写了骆驼寻宝过程中经历的苦难:“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那些冰凌冷得钻心疼,骆驼还是鼓足勇气,一步一步向前走。”“又要穿行热风洞。说是洞,倒有好几公里长,洞里头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一阵热风,像一条干燥带刺的舌头,舔得他浑身上下热得难受,全身蒸发着汗水,胃里空了,驼峰瘪了……”“接下来要过夹扁谷。这谷在两座对峙的高山中间,窄得只容一匹瘦马挤过去。……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边挤边走……”故事形象地展示了骆驼经历的三种苦难——气候形成的冷热苦难,地理环境形成的交通苦难,这些苦难正是人生要经历的苦难的艺术再现,我们可以把它们和我们人生经历的各种苦难进行对应,从象征和比喻角度诠释故事中的苦难,这样,我们领会到的故事中的苦难内涵就更广更深刻,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也就更丰富了。
   骆驼经历了这三次苦难,终于“来到了珍宝关”。
   骆驼的经历在诠释人生没法回避苦难哲理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面对苦难勇者胜;“勇”不是天生的,是后天磨砺出来的。故事中描写了大量家畜家禽、飞禽走兽,他们都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大象可以备下上千斤的香蕉,金丝猴“穿上金光闪闪的丝绒袄儿,又摘了十来个香喷喷的水蜜桃……”读到这里,我们感叹他们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不得不想到我们今天的父母为孩子出门准备的情形,害怕孩子们受苦受累了。没有经历和不去经历苦难,当困难出现的时候,他们立马就退缩了。“香蕉也吃得差不多了”,所以大象“也垂头丧气地回去了”,“金丝猴已经吃光了水蜜桃……害怕弄脏了身上的金丝袄,赶紧往回走了”,“孔雀更心疼自己五光十色的金翠线彩屏,也打个盘旋飞回去了”,故事的这些描写,是能给人震撼的,在父母准备好“一切”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遇到学习、生活、职场上的困难时,不也像大象、金丝猴、孔雀们一样放弃了吗?“坑爹”族、“啃老族”不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遇难而退,又怎么不失败呢?又怎么能实现理想呢?又怎么能戴上生活强者的光环呢?
   最为可怕的是,今天的父母们仍然在继续短视,仍然在继续为孩子“准备”一切,就是不给孩子准备“苦难”。
   感谢陈老,他通过《骆驼寻宝记》中的动物形象的描写,生动地给孩子们诠释了人生必须经历的一门课程——苦难学,告诉孩子们苦难没法回避,不管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要经历苦难的磨砺,只有敢于和善于应对苦难,人生才有了真正的保障,人生才会有理想,理想之花才能结出诱人的果子。每当看到孩子轻生的新闻,我们在痛苦中不值得深思吗?
   读《骆驼寻宝记》,我们除了被骆驼精神感动,被上述揭示的诸多思想震动点感动外,还被作家自然巧妙地在故事中赋予诸多思想内涵的写作匠心感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面揭示的诸多思想内涵都是附着在表现主题思想的故事中的,都是自然无痕的,它们与主题思想不同的是,主题思想是贯穿全文的,而附着的思想内涵是全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或者细节体现出来的,我们在写作处理中要做到自然无痕,不能喧宾夺主。有了贯穿全文的主题思想,又有附着在主题思想这条线索上的诸多思想,这样文章的思想内涵就丰富起来,读着文章就有了厚重感,有了深刻性。这是《骆驼寻宝记》带给我们的写作启迪之一。
   二、巧妙选择组合角度,写出类似中的不雷同,这种处理写作材料的艺术,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骆驼寻宝记》中出现的家禽家畜、飞禽走兽很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能吃苦,不能坚持,这与骆驼相反,写它们就是为了反衬骆驼,这是共性。作者在写出它们的共性时,不得不思考怎样写出它们的不同个性,从而让众多动物们共同演绎的故事不重复、不单调,作者抓住“放弃原因”“生活习性”两方面做文章,巧妙构思,把动物们进行巧妙分类,巧妙组合,写出了“新”。
   大公象、金丝猴是寻宝之前物质准备不充分的代表。他们的准备是草率的,是不充分的,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寻宝需走的路程、需用的时间,准备的路途物资很少,很快就用完,只能打道回府。这给我们的启迪是,任何一次行动实施之前,都应充分做好行动需要的足够的物质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否则,行动只能以失败告终。
   大白鹅、鸭子是寻宝目的低俗者的代表。他们寻宝,只是想改变一下自己的生存环境,只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它们已经习惯现有生存环境的情况下,寻宝遇到困难之后,他们寻宝的目的就变得可有可无了,有诚然好,没有也能过。作者借助大白鹅和鸭子的故事,揭示了众多动物们放弃寻宝的又一个原因:寻宝目的不高大上,即理想没有一定的高度,做事往往会半途而废。
   独角犀、河马,是做事不考虑自身条件的代表。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考虑自身的条件,适合则参与,否则就放弃,去做自身条件适合做的事情。独角犀与河马不是这样的:“独角犀是一个一千二百三十度的深度近视眼,全靠背上的犀鸟为他指路”,这样的视力,与瞎眼没有区别,是无法适应长途跋涉寻宝的,它无法发现路途中的危险障碍,也无法去克服这些障碍。“肥胖蠢笨的河马看到大伙儿都去寻宝,不觉眼红,也不自量力地上了岸,可是没走多远,就累得直喘粗气,肚子也饿了,不得不下河去找些水生植物充饥。”河马的生活环境是水,而不是陆地,到陆地寻宝连生命都无法保护又怎么能寻宝?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篮球这种巨人运动,也不是每个人都具有音乐或者美术天赋,没有适合的条件,你却想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这不是独角犀与河马吗?
   以失败原因作为分类标准,安排描写动物们的出场表现,不仅全面揭示了动物们寻宝失败的原因,避免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重复、单调、雷同,而且每一种失败原因的描写都具有一种哲理内涵,这样就使这篇童话的思想内涵丰富多彩了。
   描写动物们半途而废纷纷逃回的情形,故事的安排也是别具匠心的。
   作者以动物们的生活习性等特点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叙述故事情节:
   第一天放弃寻宝的时间设置为“日落西山、新月升起”,这正是不少动物归巢夜宿的时间,于是“麻雀、斑鸠、白鹅、鸭子,还有老公鸡和老母鸡,趁着天色昏黑,就从大道旁开小差了。小毛驴一见,不甘心当傻瓜,也悄悄地回了老家”。
   第二天的放弃时间为清晨,这是昼伏夜出动物们的特点,描写的动物有旱獭、沙獾、果子狸、黄鼠狼等,具体情形是:“第二天清早,黄牛也蹲下来赖着不走了。接着旱獭、沙獾、果子狸、黄鼠狼,还有鹌鹑、鹧鸪也先后停下来了。待了一会儿,他们就一个一个悄悄地向后走了。”
   第三天放弃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正午前,放弃的动物是黑熊、长颈鹿、独角犀、大象等,他们是体型巨大、食量巨大、没有足够的食物就不能长途爬行的动物。第三天正午后“天气炎热,又没处喝水”,因为天气和水而放弃的金丝猴和孔雀;最后放弃的是金钱豹、大灰狼、狮子、老虎等,这些是猛兽,长途追逐奔跑的耐力更好,而且贪婪之心更强更重,所以,安排他们最后放弃合情合理,描写他们放弃的情形也符合它们的本性:“大灰狼见了,先是嫉妒他上树的本领,接着又嘲笑他的空忙。金钱豹恼羞成怒,与大灰狼撕咬起来,结果,两个都是血淋淋的;一个断了尾巴,一个少了只耳朵,狼狈得不成样子,也都无心寻宝,灰溜溜地回去了。”“他们各怀私心,都害怕对方得宝,一路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狮吼虎啸,准备恶斗一场……”
   作者根据动物们的生活习性特点设计他们放弃寻宝的时间和情形,具有科学依据,变得可信而又新颖,充满着妙趣。在刻画人物方面,不仅写出了他们面对困难遇难而退、不敢迎难而上的共性,而且写出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让“放弃寻宝”的情节故事味更重更强,放弃的情形由平和变得紧张激烈、惊险刺激,各不相同,生动感人。
   这篇童话抓住“放弃原因”和“生活习性”构思故事情节,描写人物,写出了新味,写出了妙趣,避免了重复、单调和雷同,做到了于相似之处决不雷同,值得我们品味学习。
   当然,这篇童话故事值得我们品味、借鉴的地方不只上述两大方面,作者具体的人物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也是非常精彩的,也都体现了丰富文章思想内涵和于相似之处绝不雷同的艺术特点,仔细品味,对我们写作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2019年2月7日星期四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罗兰散文》读后感
  • 下一篇:《白马河的男人女人们》读后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