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书笔记

读汪曾祺《人间有味》有感

2020-04-30 07:49:02  本文已影响人 

读汪曾祺《人间有味》有感

第一次听说汪曾祺的名字,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那是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课文名字忘了,到底写了什么也不记得了,但是却清清楚楚的记得那一句:“睡不着眯着。”真是有趣!
如今十几年之后再读汪曾祺,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如此风趣幽默的小老头。我读书不多,所爱的“有趣”之人也仅苏东坡、张岱二人。而我现在感觉汪曾祺丝毫不比这二人逊色,甚至因为离我们更近,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弥漫着饭菜香气,所写所画皆是人间滋味,便更觉得亲切可爱。
而汪老认为:“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一尝。”
对这,我是极为赞成的。

而且,我想不仅要在吃的上面口味宽一些,在读书上更要如此。

读书也好比是吃东西,首先要会吃。
会吃的人往往不在意食材是否贵重难得,而是追求自然天真。品味人间至味,若顿顿都是红楼“茄鲞”一样,反而容易让人遗忘了食材本来的味道。越是让人回味悠长的,往往越是最简单的,咸菜加点小香葱,豆腐点缀些韭菜花,一个甜脆的荸荠,一口酸爽的白菜,总是能在一顿大快朵颐之后给味蕾带来莫大的享受。
读书也是如此。
读书首先要挑一本好书。这本书必定要有一个令人中意的封面,或是简单或是精致,不能浮夸,不能张扬。其次纸张或细软或响脆,印刷要清晰,仿宋不错,楷书更妙。当然最重要的,是文字能让你感动。
读书也要挑一个好的时候。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随时都可以一书在手。而在我看来,最好的时节莫过于秋雨缠绵,听得秋雨打芭蕉,秋风敲窗户。或是春风晚来,吹动龙吟细细,送来花香阵阵。这时候,靠在柔软的沙发上,挑一盏温柔的灯,桌上一杯香气袅袅的热茶,听文字在风声雨声里讲着动人的故事。

其次,吃东西要多口味的尝试着吃。螺蛳粉绝不是只有“臭”,榴莲也有独特的香。
读书的口味也要宽一些,尤其是要主动尝试各种不同题材的书。
一直以来我读书的“口味”是很窄的,偏爱古典文学,对现代文学都不感兴趣,更遑论其它类型的书籍。但是,我在读了数不清的古典文学之后,终于开始尝试改变。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才发现:
精彩的小说不只有红楼梦张爱玲,还有鲁迅、沈从文、林语堂等等,更有雨果、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们的作品里,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有伟大的灵魂。
在不同版本的的名人故事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张居正、李鸿章、达芬奇、梵高。
在柯南道尔和东野圭吾的作品中,我体验到了“烧脑”的感觉,也学会了细致与细心。
在真正的史书中,让我面对层出不穷的“戏说”时能够去伪存真。
在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学习中,我越来越懂自己,也愿意去更懂别人。
在宗教和艺术类的作品中我看到了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专业书籍的阅读里,我的工作在渐渐摆脱盲目而更游刃有余。
在科学技术类书籍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掷地有声。
在观光旅游书籍中,我足不出户就了解了各地风土人情,并让我心向往之。

在和孩子一起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在重新经历那个我已经遗忘的幼年往事。
.....

最后,要靠吃东西来维持生命,更要靠阅读滋养人生,让生命变得更加充盈。
只有有了充分的涉猎之后,我才敢说:“读书真的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
在这之前,我自以为读书不少,但其实我的世界依然是片面窄仄的。这时候的阅读,只是一根风中蜡烛,光线微弱,随风飘摇,随时可能会熄灭。而当我开始渐渐尝试阅读那些我以前并不喜欢的书籍之后,我好像看见这一点烛光强行强行挤进了我的紧闭的双眼,为我打开了心灵之窗。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拥有一扇落地窗,打开一扇门,最后真的走到洒满灿烂阳光的广袤世界中。

喜欢美食的人,往往也是制作美食的高手。
相比于一日三餐的外卖盒饭,厨房里柴米油盐的香气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味享受,更是把厨房化作音乐厅,在忙碌中,用锅碗瓢勺敲打出最美的家的旋律。这是专属于自己的,一天中最美好最惬意的时光。

而一个读而不写的人,就好比一个只爱吃而不擅做的人,阅读的生活似乎也会少了一些专属于自己的乐趣。

很久以来,我是很喜欢写的。
喜欢漫无目的的记录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也仿佛是文思泉涌一般能一气呵成一篇千八百字的文章。这些文章——姑且称之为“文章”吧——没有章法,不讲立意,一篇篇的流水账茫然的记录着。如今回看,竟然找不到一点可以打动自己的地方,有的甚至是不堪卒读了。
这不就像是一个不会做菜的人,拿着新鲜的食材,在刀板上叮叮当当一通,随手扔到锅里,好不容易做熟出锅,却发现缺油少盐,毫无滋味,白白浪费了一道菜一样嘛!而且,这样的浪费已经“坚持”了多年!
是的,这么多多年以来,我就是在天天做着这样毫无滋味的饭菜,而自己却浑然不觉。
这是多么可耻又可悲呢!
如今,当我开始反思的时候,我想,这样的食物看似也花费了不少心血,毕竟对于一个不会做菜的人来说,能炒熟就是不错,但是退一步讲,为什么我不能提前做好功课,以便能把这道菜做的更有滋味一些,而不至于难以下咽呢?或者,既然我明知自己并不会做菜,为什么这么多年,我竟然从来没有想要去学习着做出一桌——哪怕只做一道——拿手菜,也不至于荒废了这日复一日的时光呀!

想到这儿,我不禁又欣欣然了。
是呀,改变从来不怕太晚,只怕永远没有开始。

做一名合格的记录者,并不要著书立说扬名立万,而是为了梳理自己的思路,沉淀自己的思想,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自己的人生。那样,当我年老时,我可以在文字中回忆青春往事,细数岁月的流转;当我已经离去之后,我的孩子可以依然感受到我对他深沉的爱,更因为有了文字的记录,这份爱也会代代相传;当我的文字被别人阅读时,他们可以知道我是如何面对失败又不断寻求方向的,能给他一些心灵慰藉......
如此,我的一生才是没有白白荒废的。


像吃东西一样去读书,滋养生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像做美食一样去写作,记录生活,做一道人生拿手菜。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左右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 下一篇:读《习近平在厦门》有感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