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书笔记

阅读,阅读,再阅读

2017-12-05 09:43:02  本文已影响人 
阅读,阅读,再阅读
李闪闪

  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会有的”。将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时间牵上了阅读,我们收获的却是成长……
  封面上的暖色调让人怦然心动,琳琅满目的书目图片并不只是设计的需求,更是作者行动的化身。本书的作者—常生龙老师,他说:“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尽管工作繁忙,他依然坚持每天更新博客、读书、写读后感、每月回顾总结。厚厚的一本书沉淀了常老师多年的智慧。它恰似一座桥梁,接通了我们走向教育的正确道路。
  这本书分为五个专辑: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每一部分深入浅出,都是服务教学的重要依据,可圈可点甚多。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也让我产生共鸣。于永正老师在《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中提出的让学生喜欢的诀窍之三:要时刻以身示范给了我一定的指导。“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自己也一定跟着写下水作文,在“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样的理论支撑,在斋藤孝的《教育力》一书中我也读出了另一些见地:生存能力可以通过三项指标来衡量,分别是:模仿力、规划力和诠释力。模仿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具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当学生通过模仿教师提供的学习步骤和方式,能够不断感受到自身的进步时,他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会大大加强。教师对遭遇挫折或者困难的人的同理心以及探索学问的喜悦感,会感染他的学生,促使学生也模仿教师去学习。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的举手投足、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显得尤为重要。
  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迈考特的教育公式是“害怕—自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迈考特倡导做一个为人诚实的老师;做一个勇于创新的老师;做一个崇尚自由的老师。崇尚自由,没有枷锁,自由交流,让每位同学都有话语权。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宝藏,有无穷无尽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只有自己心中不存在偏见,才会发现人性的美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得好与坏最关键的不是他人的评价,而是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真正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做学习的主人去享受学习。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互相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风挡雨;教师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儿,就像一把梯子,引领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第三辑“学校即社会”中怎样重建师生关系里提到了关系的重要性。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关系。学生在求学期间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老师。时代在变,社会在变。重建师生关系时,除了明确探索路径和建立信任机制,我对“保持适度距离”深有感触。距离产生美。没有距离,往往分不清你和我;距离太远,往往看不清你和我。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只有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够维持“我—你”的关系形态,互不干扰又互相激励,共同发展。至此也终于明白学生的“得寸进尺”从何而来,我难辞其咎。
成绩不光只是数字,更是一个标杆。面对成绩,有人欢喜有人忧,成绩不佳难免让人心灰意冷。《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就给了你我启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所学的知识是否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上的话语权让给学生,在课堂上营造鼓励学生积极畅所欲言、各种观点都会被接纳和理解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按图索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到达的目标位置在哪里?明确方向才好一步一个脚印。而《教无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里的“杜绝退出”也令我印象深刻。“我不知道”在课堂上特别常见。“杜绝退出”的目标就是要把“我不知道”这句话驱逐出课堂,让每位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无法逃避提问。这无疑打破了后进生的最后一道屏障,促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自序• 《让我们都来读书吧》中提到: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和新媒体中。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中受益,找到路径和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
   没有阅读特别是没有经典阅读的语文老师,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底气;高万祥说,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一直提倡并践行着:阅读、反思、实践。名师成长历程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阅读。   
阅读、阅读、再阅读,成长无捷径,阅读很重要。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没有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热忱是行动的动力,愿我们始终保持一颗热忱的心,活到老,读到老。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 上一篇:《少年巴比伦》读后感
  • 下一篇:《首席教师》读书笔记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