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读后感
每遇人生变数,我总能拜读佳作,受智者启迪、被智慧滋润,如笋浴春雨、莲沐夏露。
我已年过不惑,子既成人,母且康泰。在别人眼里似乎已达修身齐家、臻于美满的境地了。然而夫妻均健康欠佳,沦为“胶囊”一族;积攒的财富微薄,之于颐养天年而言相去甚远;工作原本如火如荼,却迫于趋势面临转型,而还心存一展宏图的念想......
当今社会,全民膜拜的成功精英,无不年少有成、材质超群。自己遥望星光璀璨,却肩负着老吾老、幼吾幼的责任;前路横梗着“高龄”职业人的门槛。矗立在人生又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焦虑难免再次袭上心头。
偶然间翻到一本书——《大器晚成》,被书名所动,不免好奇,细读之下如醍醐灌顶、获益良多。首先它不是一碗成功学的心灵鸡汤,以常识冒充智慧;它更不是一本绝世的秘籍,靠独辟蹊径速成武功。
作者里奇.卡而加德对于大器晚成者的界定,首先他们是区别于极少数年少有成者的大多数人。
少年天成者毕竟是极个别人,正如到处宣扬自己年逾百岁还烟酒不断的寿星一样,屈指可数。因为常年烟酒不断的人绝大多数都早早死掉了,活下来的只能是极个别的幸存者。而往往这种孤例,在人们利益、欲望的指向和竞相传播的情况下变得人尽皆知,甚至萌发了这是普遍现象的幻觉,并产生将其奉为标准的扭曲社会行为。
在后工业化社会中竞争愈加激烈,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功利心空前高涨,年少有成的偶然成为了人们急于求成心态下的必然。年轻是全球的硬通货、SAT是成才的起点,人们正常的发展进程反而被贴上了失败的标签,于是平常人与失败者被理所应当的画上了等号。
在这方面的论证上,作者不仅仅是针对社会现象做了客观地剖析,还在人类生理学方面找到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人类的大脑中,主管情绪稳定、理性思考的前额皮质成熟期较晚,一般来说是在25岁左右完成发育。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在此之前要实现依靠理性、稳重等因素的成功,是不完全具备生理条件的。这也就是少年天成者非常罕见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建议在25岁之前,尽量让自己处于勤学博闻的状态、甚至在22岁至25岁(从本科或硕士毕业至进入事业状态)专门给自己一个窗口期,用于体验社会和增广见识。采用熏陶的方式完成大脑前额皮质的发育,让自己的人生更具发展的韧性。
理论照进现实,才会令人领悟。我对孩子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急功近利呢?我对儿子主持学校英语社、编排Rap视频等活动不屑一顾;对其散漫、好交际的情况深恶痛绝。儿子高考未能跻身双一流大学,让我觉得颜面扫地,在亲朋前抬不起头;更是为他毅然拒绝复读痛心不已,以为那是他唯一的机会;自然也为他的前途深感焦虑、没有名牌大学的身份今后如何立足社会?!之前的总结是孩子懵懂,没有目标、没有学习的内动力——一言蔽之,不醒事。但是为什么呢?自视儿子家教良好、智力正常、良师益友,基本没有外部条件缺陷。能够一语道出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孩子的生活条件相对优渥,缺乏逆境下的拼搏意识,这当然是需要他深刻总结的宝贵教训;再就是儿子青春期的叛逆,高中期间各种花式逆操作,而这是生理问题,是人皆如此的必由之路。如今看来,大脑的前额皮质发育不成熟更是深层次的原因,他这个阶段真的是缺乏理性思考和情绪稳定的充分条件。而最为重要的是作为家长我期待过高,双一流大学在四川的录取几率是1.3%左右,真正的百里挑一啊,其要求不是优良、不是优秀而是优异。而反观孩子的成长轨迹,学习成绩从未全面拔尖过,这样的期待何尝不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