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怎么写

《倪焕之》读后感1200字

2021-02-27 10:25:01  本文已影响人 

《倪焕之》读后感

《倪焕之》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

《倪焕之》艺术地再现了以主人公倪焕之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历史剧烈变动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和生活道路,揭示了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混乱和社会的黑暗状况,展现了当时广阔的历史背景。

《倪焕之》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图片
作品鉴赏

创作背景

1927年冬,为商务印书馆编辑《教育杂志》的李石岑、周予同,商诸叶圣陶,说自明年起,他们编的刊物中《教育文艺》一栏,拟连载一种与教育有关的小说,既以表明他们的教育观,又可使刊物多一些文艺的气息更利于吸引读者,已经以若干小说反映教育界状况,而在观念上,与李、周十分契合的老朋友叶圣陶当然是最适合的人选。编者独具慧眼,聘请得当,作者早有此意,正中下怀,于是一拍即合,无庸琐议,叶圣陶便开始了酝酿已久的《倪焕之》的写作。小说从1928年1月20日《教育杂志》第二十卷第一号起在《教育文艺》栏内连载,11月15日写毕,第二十卷第十二号刊毕,前后恰好一年。

《倪焕之》的素材,大部分取自作者早年从事教育的生活体验与感情积累,小部分间接得之于侯绍裘、杨贤江等素所钦敬的朋友的经历或记载。虽说素材并不匮乏,酝酿也非复一日,但每个月至少交出两章,一年内必得连载完毕的格局,便把小说写作框成了刻日功成的机械的劳动。那时叶圣陶供职商务,白天须到馆视事,编稿改稿,撰写校对,日日与红墨水、蓝墨水打交道;晚间回到家中,又须挑灯写作。叶圣陶从小就不惯熬夜,至多写到九点、十点便须放笔,因此这晚饭后的一段时间,便为《倪焕之》所专有。

主题思想

《倪焕之》比较真实地描写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形象地反映了“五四”、“五卅”爱国运动给予当时的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倪焕之》的思想意义在于:在当时大革命失败后的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况下,作品热情地歌颂了革命力量,并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与希望,对当时的青年无疑是有鼓舞力量的,对现在的青年同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同时,也能让现代的青年知道:“ 当时的青年要寻找真理是多么难啊!……现代的青年决不会重复倪焕之那样的遭遇和苦恼。”因此他们应当“万分珍惜自己的幸福,抛弃一切因袭,在解放全人类的大道上勇猛前进。”。

艺术特色

人物塑造

作者善于通过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揭示各自的性格,使其呈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如对教育改革实验,有的反对阻挠(蒋士镖),有的嘲笑(徐佑甫、陆三复),有的冷漠(金树柏),倪焕之则满腔热情,不顾一切地认认真真地去做:当教育改革遇到阻力时,蒋冰如妥协退让,急于收场,倪焕之则愤愤不平,主张斗争,最后两人竟分道扬镳。

心理描写

《倪焕之》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真切入微。如写倪焕之在寻求实现抱负的出路时的急切和苦闷,遇到志同道合的蒋冰如时的欣喜和兴奋,教育改革失败后的懊丧和孤独,参加群众运动时的激昂和振奋,特别是对他临死前弥留之际的幻觉和呓语的描述,都是十分真切动人的。

语言风格

小说的语言精练、纯朴、严谨、含蓄,全书仅用了二十万字,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的历史演变,复杂变幻的时代风云,正是由于语言精练,扩大了作品的容量。精练而不概念化,是叶圣陶语言的特色。如倪焕之从事教育改革,作者用了一句话:“一切悬于教育” ,仅六个字表现了倪焕之的献身精神、信念、决心。倪焕之在弥留之际的一段幻觉描写和呓语,形象地表现了倪焕之的革命信念和对未来的殷切希望,是十分精采的。

返回读后感怎么写列表
  • 上一篇: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1000字
  • 下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1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