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怎么写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2018-03-07 09:56:03  本文已影响人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和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新大纲的实施,学生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是现在的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甚是低下:一提到作文,他们不是觉得无啥可写,就是词不达意或写不具体;不是老调重谈,就是东拼西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的,现阐述出来,愿它能让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从中受到点滴益处。
  一、在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间接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
  作文的前提是吸收,多读就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强调了多阅读与写好作文的重要关系。可现实是,学生不爱好阅读,学生缺乏书本知识的积累,所以往往是心里面想得很好,却无法用理想的语言表述出来,因而,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解决学生作文时的语言贫乏的问题,间接地培养学生作文中的书面语言的表述能力。
  (一)选择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愉快阅读中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选择情感性较浓厚的篇幅短小的材料,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没有给学生形成“拦路”,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愉快,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为适宜。如《春》中,朱自清用情感浓郁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非常具有感染力,深受读者亲睐。文章开头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写得亲切,欢快,给人一种亲切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三个生动的比喻,写出了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给人一种热烈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不仅展示了春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用饱含诗意的语言,赞美了春的“新”“美”“力”,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给人一种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像这样的趣味性很浓的阅读材料是很多的,教科书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我们把它们利用好,就可培养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二)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着”的过程中,间接地领会名家语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着,它们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可谓脍炙人口。在寒假或是暑假,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其中的一些篇章让学生们阅读,学生在阅读中会急于了解全书的故事内容及情节,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让他们读完了全部作品。事实上,新课标的课本中常常选取了各类名着中的一些章节,其目的也是引发学生去读整部的作品。此外,四大名着已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观赏过。它也是引发学生去阅读名着的动力,通过最感人的情节激发学生去阅读原着,通过阅读名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是让学生感受名人语言的好方法,通过实践,这种方法还真让学生乐于接受。
  二、在个性作文的写作指导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写作的能力
  (一)从指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素材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的能力。学生无话可写或者假话连篇,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生活的观察、积累与感悟。语言大师契诃夫说:“作家务必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句中的观察不仅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用头脑去想,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大量的观察中形成无尽的写作题材,在连续的观察指导中使学生的感悟深刻,通过观察把各种生活濡沫于主观情感之中,通过观察让学生领悟到生命与生活的真谛,最终间接地提高学生作文的品位。
  (二)从思维能力的训练中培养学生作文中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写作就是把“生活”经过作者的“想象加工厂”进行处理后变成更有价值的“成品”,我们可通过“续写”“改写”“扩写”“情境想象”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此外,我们还可通过“话题作文”“一文多作”“评点名篇”等习作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看图作文”“描写景物”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读后感”“评论某人或某事”的形式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只要长期的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流畅而深刻,就会独特而别具。
  (三)在“因人而异”的指导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作文的能力。作为“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他们平时快人快语,体现在作文上往往是单刀直入,风风火火,我们就可指导他们多写一些充满生活激情的文章;作为“内向型”性格的学生,他们常常多愁善感,我们就可指导他们多写一些含蓄深沉的文章;对于“爱幻想”的学生,我们可引导他们尝试“童话与寓言”的写作……也就是说,只有结合个体差异进行指导,才能让学生产生出不同的作文个性。
  三、在多角度的作文训练中提高学生运用作文技巧的能力
  (一)从立意的角度训练学生确立中心的能力。“意犹帅也。”立意就是作者在文章里如何体现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其统帅作用表现在材料的取舍、谋篇与布局、表现方法等等。一篇好作文,立意必须深刻而又新颖的,要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要指导学生能够围绕文题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出发,挖掘事物特点,探求事物本质,要么大题小作,在立意中显真情;要么多角度开发,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立意高人一筹;要么反面着笔,采用逆向思维,突破常人思维,让情节更曲折,让主题更深刻,让人读来感到新颖,激起阅读欲望……如作文题《我渴望        》,许多学生感受的都是美好的向往,可一学生以《我渴望苦难》为题写作,这样就跳出了常规,在想象中遭受苦难,新奇有趣;作文题《给      的一封信》,一学生就产生了新颖的立意,以《给如来佛祖的一封信》为题,转换了角色,把《西游记》中的人物作为写作对象,将封佛一事移植到当今社会,独具匠心,时代气息颇浓,让人倍感新奇。当然,是否深刻,还要看学生能否通过现象看本质,能否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否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思想深不深刻等,要达此目的,就要求考生平时多读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文章来“进补”,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新颖、意味隽永的文章。
  (二)从构思的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布局能力。我们不主张写八股文,但也不主张进行杂乱无章的“文字拼凑”,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富于章法,就一定要让学生重视文章的布局,让他们学会运用“三段式”,也就是解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意思,怎样做个收束”的问题。文章开头要么开门见山,要么高屋建领,要么奇句夺目……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做到简捷入题,与文体相符,与结尾相呼应;布局的重心是主体部分的展开,主体部分的展开要服务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适合不同文体的特点:若写记叙类文章,就要教会他们: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认识的发展,感情的变化等来布局;若写议论类文章,就要教会他们:按事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安排——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或总分;若写说明类文章,就要教会他们:由说明对象来决定说明顺序——阐述事理,用逻辑顺序,写建筑物,用空间顺序,写物种演变,用时间顺序……
  (三)从语言的角度来训练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语言营养的能力。文章语言要能显露生活气息,体现生活化、口语化,才能说语言富于个性,如一学生在《猪八戒给高玉兰的一封信》中“你能想象我离开高老庄的心情吗?我是三步一回猪头呀。”“还有那个该死的和尚,去西天取什么鸟经。我建议他采用邮寄,或者空运,他偏偏不听,非要自己去取。自己又胆小,非要叫一大帮人陪着。”这样的语言来自生活,让人耳目一新;又如:初中教科书中的《范进仲举》一文中:胡屠户对前去借盘费参加乡试的范进进行奚落挖苦:“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鲜活俗语、形象比喻,收到了幽默生动的艺术效果。总之,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并加以提炼,他们的才能成功地驾驭语言,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来。
  (四)从把握写作重点的角度来训练学生选材的能力。如:《我家的星期天》这题目很简单,但要指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我家的星期天”和“我家的一个星期天”是不同的,前者是“泛指”,后者是“特指”,两者不能混淆,否则就会偏题。又如《路要靠自己走》:考生不能仅从“路”的普遍意义来想,一定要多角度展开联想,深挖“路”的底蕴,寻找它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找出它的本体,就会发现“路”也指前途、生活学习之类。再如《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大拇指”的含义很丰富:很能干,很勇敢,很聪明,了不起,是英雄,天下第一,盖世无双;《风景这边独好》这一题目字面意思是这里风景比别处好,但对“风景”一词不能单纯理解为自然风景,可以把它扩展到某一人文景观,“这边”应该理解为自己熟悉的某一地方或某一群体,“独好”说明“这边”独特,可上升到人们精神境界的高度来理解……含义挖掘出来之后就好选材,选择得体的表现内容,选择紧扣中心的材料。
  (五)从拟题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题好一半文” 。别出心裁、个性鲜明的作文题目能刺激读者的神经,能燃烧起读者的激情,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以“善良”为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就拟题为《吴良心病历》、《好人一生平安》等;以《幸福》为话题,有的学生就拟题为《眼泪迎接幸福》、《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等;以“光明”为话题,有的学生就拟为《光明在老师的爱里》、《光明下的罪恶》等;以“诚信”为话题,有的学生就拟为《谎言不开花》、《人格的试金石——责任》等。当然,拟题时不仅要考虑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相符,与文章风格是否相融;还要考虑题目是否简洁、新颖、明白通畅。
  (六)从表达真情的角度训练学生的作文品质。 “作文要告别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要写真话,才有真实的生命”。有的学生没有到过城市,却描写城市居民的生活;没到过海边,却非要描写沙滩趣事;或是挖空心思的写出抢救落水儿童、孤儿历尽千辛的场面。这样的作文只能让读者反感甚至倒味口。“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文要写自己的话,要写出自己的所知所感,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表达真感情,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谓“不必待人指责,多作自能见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自己或他人的喜怒哀乐,写村夫的笑言俚语、路人的相貌、泼妇如何骂街,还可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嬉笑怒骂,抨击与讽刺时弊……只要让学生写自己的真实阅历,写自己的独特感悟或独到的见解,抒发真实的情思,他们所写的文字也就能感染读者,打动情感。
  (七)从文体和结构创新的角度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作文命题强调开放,学生也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传统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创新的要求,一些更为独特的写作形式,如日记、书信、寓言、童话、演讲稿、节目直播、会议纪要、通讯报道、戏剧等,得到广大考生的紧密关注,形式新颖,文章就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某学生以“交往”为话题写了一篇题为《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的文章,采用“实验报告”形式,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交往的条件是真心;一学生以“体验”为话题写了一篇以《体验“女朋友”》为题的作文,文章以日记形式表现自己与女生交往的一段经历,写得真切生动,每则日记着力写一个小镜头、小场景,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显得曲折有致。当然,采用何种形式,一定要让学生对这种形式精通,否则,创新不成,反受其害,比如要写一篇记叙类文章,我们可让学生想想用日记体怎样写,用书信体怎样写,用分章式怎能样写,分小标题怎样写……学生想透了之后,再让他们选择自己把握最大的形式来写。
  最后,我们语文教师还要明白:作文能力是表现一个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开启学生的写作之门,就不能靠简单的批评,就不能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而要多鼓励,除按照上述方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之外,更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将作文的要领和方法真正有效的教授给学生。
返回读后感怎么写列表
  • 上一篇:读后感作文写作方法/范文
  • 下一篇:读写结合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