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范文

《从此以后》读后感范文10篇

2019-06-04 08:34:47  本文已影响人 
《从此以后》读后感范文10篇

  《从此以后》是一本由[英] 罗莎蒙德·勒普顿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00,读后感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此以后》读后感(一):现实背后的人性

  这本书,写作的视角非常独特。全文用“你”代替丈夫,自己和女儿珍妮躯体在医院躺着,灵魂却到处游荡,类似上帝视角,看到所有事情背后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不到的一面。

  这本书,写尽了亲情(青春期女儿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与爱、姐弟之间的爱)、友情(好友看似无话不谈实际隐瞒许多)、爱情(青春期的女生与男朋友的爱、女主与丈夫的爱),各种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世界总有丑陋的一面,总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总有善良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可是,能怎么办呢?善良的人为罪行买单,罪犯却不一定会被捕入狱。即使被捕,也不能弥补受害者所受的伤害。

  人性的美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请这个社会不要让每一个好人都感到寒心。多一点真诚,多一点最基本的素质。作为一个人,我们来到社会。不管经历了什么,我都希望每个人最基本的人性不要丢。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但我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真诚!

  《从此以后》读后感(二):母亲,因为有了你这个世界才更温暖

  外国小说也读了不少,发现自己每一次读外国作家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感受,读《哈利波特》系列时,迅速就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没觉得太费劲。读《红与黑》时,人家读完了洋洋洒洒写了很多的感悟,我耗时一周多的时间,而且是加班加点地读,书是读完了,却觉得缺失点什么,甚至有点茫然,有些愧对作者。最后,我总结了一下,还是功力不够,所以读起来便会力不从心。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从此以后》,是罗莎蒙德•勒普顿的人性救赎之作。读之前,我也是酝酿好久,就怕自己不能完全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弟弟说过,读外国作品之所以畅快淋漓,是因为好的作品有内涵,往往读一遍参悟不透,只有多读几遍才能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我的天,按照我的性格,读一遍没读懂,哪还有心思继续抓狂,看样子我不是真读书,真读书的人会以完全融入到作品中而感到欣慰,甚至以读懂作者想表达的文化精髓而窃喜,这才是真读书,我充其量也就是爱读书而已。还是回到作品中来,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关于爱的故事。本书采用第一人称“我”展开讲述,一位伟大母亲不顾个人安危,急切寻找纵火事件真相,映衬出对丈夫的情,对儿女的爱。我们都知道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当格蕾丝为了救女儿而受重伤之后,她发现自己的灵魂可以自由行走,但是她的躯体却只能躺在病床上毫无知觉,如果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这个故事该属于蒲松龄笔下的鬼神传说,可作者所要讲述的是悬疑推理故事,虽然这里没有什么神探,没有什么神警,但是这里有爱的灵魂,当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本能地冲进火海找寻女儿珍妮的那一刻起,她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安危,纵然她的灵魂已经离开了身体,她心里想的念的还是她家人的健康、安全。当儿子亚当被指控成纵火者,那种急欲找寻真相的心焦母亲形象,作者描述的淋漓尽致。

  今天恰好是母亲节,记得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还有一首传世经典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又让我想起了朋友发的一段小视频:一头小象掉进水渠,无论怎么努力都爬不上岸,它开始着急,高声呼唤,不远处的母象走过来,跳进水渠,救出孩子。那种慈祥的母爱,令人动容。这部小说中的母亲就是如此伟大,她一心只为救助自己的孩子,不顾一切去挖掘事件真相,还孩子一个公道。这部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帮你一点一点还原事故发生之前,一家人的幸福。格蕾丝不害怕面对死亡,她只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苏醒,希望可以帮助儿子找到证据证明他的清白,可是到最后真相逐渐被揭开以后,却让人无法接受,背叛始料不及,伤害猝不及防,没办法,不可能每一部小说都给你一个完美的结局。

  如果你是刚开始读这本书,估计会与我一样,觉得作者有些啰嗦,不停地叙述,细节描写。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这样的描写其实并不是一种累赘,而是把人性的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我们坐在台下看演员的表演一样,不同的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结局,可是台上的演员还在不停地飚戏,以此展现自己的演技,这其实是很可笑的事情。我们现实中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怪现象呢?明明反感,甚至厌恶的事情,却要装作很亲切,很热情,甚至很虚伪地与之周旋。每个人都不想活得那么辛苦,那么累,可是为了成就自己的非凡,展现自己的卓越,却要不停地给自己贴上善良的标签,让别人看不出自己的虚伪,我想这部书的作者,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真爱和虚伪、背叛的故事。

  这样灵魂附体的故事并不稀奇,比如电影《人鬼情未了》,虽然讲述的故事不同,但是都有爱。所以结尾我就用《人鬼情未了》电影的主题曲作为结尾吧,“哦,我的爱,我的所爱,我渴望你的接触已太久而孤单!光阴荏苒,时间改变事物万千,你是否依然对我不变?”经典永远不过时,只要有爱做主题。

  《从此以后》读后感(三):当真相一层一层揭开,人性仅存的尊严荡然无存

  如果选择对身边的善行与恶意熟视无睹,那就做好承担一切是非险恶的准备吧。

  城市太大,而我们太渺小。

  于是那么多人都渴望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渴望自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有的时候这种渴望被收敛至心中不知名的小角落,我们叫它蠢蠢欲动。

  也有时候这种渴望写在人的脸上并且被付诸实践,我们叫它野心勃勃。

  而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不择手段致人,那就是其罪当诛。

  一场大火之后,留下伤痕累累的人们和家庭,真相在哪里?

  在这本叫《从此以后》的书中,未能完成的情感羁绊、初初体验过的人生、身后不舍的家人、人前温柔的朋友……真的如内容简介里说的那样,当友善的假象轰然倒塌,背叛始料未及,伤害猝不及防。

  学校教学楼着火了,滚滚浓烟染黑了夏日湛蓝的天空。

  格蕾丝跑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儿子亚当安然无恙地待在教学楼外,而女儿珍妮却还在教学楼里。

  格蕾丝冲进烈火熊熊的大楼,在浓烟和火舌中找到珍妮。拖着她下楼时,却被坍塌的重物压住……

  格蕾丝恢复知觉时已是在医院,她发现自己和女儿的灵魂都能够自如行动,而身体都已是重伤。

  此时,有人匿名举报,8岁的亚当被指控为纵火者。

  人性到底能黑暗到什么程度?

  随着线索越来越多,真相却越来越扑朔迷离。

  整个故事从格蕾丝的视角讲述,她对自己爱人低声诉说的口吻,温柔又让人动人。在真相层层揭开的过程中,格蕾丝偶尔也会描述她的家庭和她过去的生活。窗明几净的家中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珍妮到了爱漂亮的年纪,有些逆反,偶尔会顶嘴,会偷偷穿超短裙出门;亚当沉默寡言,有时不好好吃饭,老想找巧克力卷吃……一个个细碎的场景,在失去之后显得尤为触目惊心。

  在这本书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灾难过后受害者亲人歇斯底里的场面,可一个个再平常不过的回忆,却深深地让我们感受到格蕾丝无声的悲恸。

  破坏这一切的人,把所有罪恶施加到无辜之人身上的人,始终都把自己隐藏得很好。为了隐藏自己,TA甚至不惜把单纯善良、年仅8岁的亚当推到人前,连同亚当最为尊敬的老师。

  格蕾丝不停奔走,终于发现了事件背后的惊天阴谋,但是没人能看得见她和珍妮,也没人能听见她们说话。

  她应该怎么办?

  此时,珍妮的生命迹象已岌岌可危……

  当真相昭然若揭,另一种死亡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隔着一个空间,格蕾丝对自己的丈夫说:“你曾跟我说过,人死时,最后丧失的知觉将是听觉。可是,你错了。最后丧失的知觉,是爱。”

  当真相一层一层揭开,人性仅存的尊严荡然无存。

  赤裸相对,当真会刺痛人心。

  在爱与人性的旋涡中,我们能否逃脱被罪恶吞噬的命运?

  《从此以后》读后感(四):生命的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听多了别人说背叛、说伤害,有时候,真的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假象的世界,只不过,更多的时候,这些粉饰的美好看似更符合人的审美观,也就都不会去戳破这个泡泡。可是,谁又何曾想过,当那些个友善的假象在你面前轰然倒塌,背叛是始料未及的,由此带来的伤害猝不及防,刻骨铭心。

真相背后,是赤裸相对。
  正如本书书封上的这句话,人和人之间不怕没有秘密,怕就怕这个秘密是掀开粉饰已久的完美外衣后看到的残酷真相,真相的背后,是赤裸相对的痛心,是曾以为亲密无间的好友也从未知晓的事实。

  《从此以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爱与人性的故事。一场始料未及的火灾发生在学校教学楼,此时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在操场上进行运动会,只有少数几个人在教学楼里,或刚刚离开。浓烟染黑了天空,女儿珍妮就在楼里,救女心切的母亲格蕾丝看见了儿子没事,便不顾一切冲进了火场,找到珍妮的同时,被砸晕在楼里。

  这场灾难让母女二人身受重伤,意外的是,当她们在医院恢复意识时,是她们的灵魂游在身体之外的感知。然而就在警方排查事故原因时,格蕾丝的儿子亚当被地指控为纵火者。当下,深信儿子无辜的母亲与姐姐决然踏上了寻找火灾真相的路途。只是,这个善良优雅的孩子在事故后受到了惊吓和刺激,创伤后遗症使他说不了话,谁也不知道他该何去何从。

在爱与人性的漩涡中,我们能否逃脱被罪恶吞噬的命运?
  从此以后,其实说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是无端的灾难降临之后,还是身心受伤之后;是知晓那刺痛人心的真相之后,还是离开了以后?

  《从此以后》是作者罗莎蒙德·勒普顿继畅销书《沉默的告白》和《亲爱的妹妹》后的又一部在中国出版的作品,身为专业书评人和编剧,罗莎蒙德十分擅长捕捉人心的脆弱面,文笔上好,语言细腻。本书便是一部人性救赎之作,集悬疑与温情为一体,剧情紧凑,故事动人,情节扣人心弦,情感真挚细腻,有张力,角度独有新意,读起来读者仿佛与书中的主角一起揭开层层真相,如此强烈的代入感,十分不易。

  灵魂出窍是一个很特别新颖的想法,用这个普通人无法想象身份去接近真相,他们接触不了,也不能感同身受,以此角度来看,反而是一种超脱一切的视角。可是,当格蕾丝和珍妮还是普通人的思想时,面对那一层层赤裸的真相,除了心痛,只能潸然泪下。

  在格蕾丝的跟踪、珍妮的回忆和大姑子莎拉的调查中,越来越多的线索出现,越来越多的假设被推翻,越来越多与真相有关的人和事浮出水面,他们也由此越来做接近真相了,被认为是凶手的人不止一个。可在不断的追查中,她们也发现了很多看似完美的家庭和人都只是善良的假象,而她们深信的善良的那个人,始终会被正名,正如老师海曼。

没有了从此以后的幸福,——我们还拥有未来。我们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这世上,有多少人以爱之名,在伤害这自己最亲近的人,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可他们不是懵然不知,就是视若无睹。其实有时候,爱和认同都是一样的,是一把双刃刀,最爱你的人往往也是最想得到你认同的人,这种过度的期盼和畸形的爱,伤人伤己。如同故事中努力维持完美家庭的梅茜,一心想得到父亲认同的罗伊娜,独占欲极强的海曼太太,看开了,放开了,也许他们还会有新的开始。

  当他们接近真相时,珍妮的生命也即将走到了尽头,内心其实并没有多少的挣扎,格蕾丝最后的诀择足以显示母爱的伟大,最后的最后,格蕾丝只带着不舍,没有遗憾的离开了,但她的精神会永远陪着珍妮,活在这个世上。

  《从此以后》读后感(五):爱与恶的博弈

  每个人从出生是否就注定扮演者各自的角色,有的是爱与善,有的是罪与恶?

  珍妮,17岁,有一个视她如生命的母亲,爱之入骨的爸爸,和一个善良、优雅的弟弟,却在校园的一场大火中,烧伤入院。

  她母亲为了救她,重度烧伤。当母女二人纷纷入院后,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理解的那样开展调查,而是以一种人频临死亡,灵魂出窍的方式,用母亲的视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是意外?还是人为纵火?

  是谁想拔掉氧气管,致珍妮于死地?

  为什么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会被指控是纵火者?

  一个母亲为什么能做出如此丑陋的事情?

  谜团一个接着一个,随着情节的推进,真相让人唏嘘不已,猝不及防。

  这就是罗莎蒙德•勒普顿的人性救赎之作《从此以后》,英国亚马逊推荐“一生必读的100本悬疑小说”之一。

  《从此以后》读后感(六):我愿意用一生换你一世平安。

  翻开这个故事,开篇作者营造的平静氛围瞬间被一场大火毁灭,随着被火灾毁灭的,还有隐藏着的人性和随着真相被层层剖开又渐次升华的爱。

  英国作者罗莎蒙德•勒普顿的小说《从此以后》讲述了一个充斥着爱与人性的故事。格蕾丝一家有着近乎完美的生活,一个十七岁的女儿和一个八岁的儿子,但在儿子亚当八岁生日当天,学校教学楼着火,在学校当助教的女儿珍妮被困火海,格蕾丝充进火海救女儿却被倒塌的墙体砸晕。醒来后,格蕾丝发现自己与女儿珍妮的灵魂脱离了身体,两人的生命都岌岌可危。

  看到焦急的丈夫和年少的儿子,格蕾丝想要回到身体中,回到他们的身边,但却又不能抛弃境况更糟糕的女儿。在与女儿陪伴飘荡的时间里,格蕾丝与女儿珍妮渐渐发现了事件的真相,女儿曾经遭受的威胁与恐吓漏出了真相,身边认识许多年的人有不为人知的一面,被曲解解雇的老师也有隐藏着的一面,而格蕾丝自己却只能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而无能为力,她只能在真相一层层剖开时与女儿勇敢面对。当真相大白,原来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孩罗伊娜指使儿子亚当放的火,只为了少女心中无法消弭的嫉恨。

  整个故事在格蕾丝的叙述里一一道来,曾经觉得不好相处的丈夫的姐姐莎拉,以为她不近人情且占有欲强,在事件中却发现她勇敢、聪明且充满正义,在格蕾丝倒下后帮助照顾了她的家庭并坚持不懈找到了真相;以为相识多年的梅茜有着幸福完美的家庭,却不想在真相的背后原来梅茜的生活只是徒有其表,事业的空洞和女儿隐藏的自私与冷酷另梅茜身心俱疲;而最让人震惊的是罗伊娜,这个从小事事好强的女孩子,因内心对老师自私且扭曲的爱,蓄谋了这场火灾,试图毁去恋人心中隐藏的身影,并在事后多次企图杀害重伤的珍妮,在事情败露后又将一切推在母亲身上,她的自私、残忍与前面一部分表现的聪慧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此以后》读后感(七):人性中的双面性

  《从此以后》是一本外国小说,很喜欢外国文学,包括小说。读起来比较过瘾,主要是作者在讲述小说的过程中,一波三折,一环扣一环,绝对不会让读者猜猜到下一环节是什么,文字能一直勾着读者的兴趣,让你读下去。有种探险的感觉。人都是想急于知道结局,可这结局不到最后,绝对不会揭晓,而且,即使揭晓了,也往往出乎你的预料。读后有一种满足感!

  这本小说就是这个感觉。开头一场大火烧了一所学校,大火中,母亲格蕾丝和女儿珍妮在大火中身受重伤。于是她们的灵魂游离于身体之外。在警察侦破工作中了解了整个案情,人性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被揭晓,让人唏嘘。

  一、故事情节扑所迷离

  大火到底如何引起的?是什么人放火,目的又是什么?女儿珍妮已经走出教学楼,为什么又回去了?格蕾丝的小儿子,才8岁,怎么就成为纵火的凶手?警察为什么还相信了?格蕾丝的大姑姐萨拉是如何打破规矩,一点点探明事实真相的?另一对母女梅西和女儿罗伊娜又是一对什么样的人?最后,一直昏迷的格蕾丝和珍妮的生命结果是如何的?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在文字的稳扎稳打下被攻破。结局出现了,的确出乎人的预料。怎么能这样?怎么能就因为爱,因为嫉妒,就放火烧了学校?而且是一个16岁的出色的女孩!

  二、人物性格个性鲜明

  本小说里的人物的确都各具特色的,珍妮,青春期的女孩,不爱学校,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让妈妈伤脑筋,但依然那么爱她。萨拉,一直不让格蕾丝喜欢,但灵魂陪伴她侦破过程中,格蕾丝却深深地喜欢上了她。梅西,为了爱自己的女儿,什么都可以忍受,可以忍受被虐,可以为她撒谎。那个富有魅力的教师,总能吸引女性,所以引起罗伊娜的嫉妒。还有他的老婆,竟然投恐吓信,泼红色油漆。格蕾丝的丈夫,那么爱着老婆、女儿和儿子。油漆是小儿子亚当,被冤枉后失言了。那是自责,因为被骗点着了火。故事里,每一个人,你都会同情他们,恨,缺不明显,尤其是对罗伊娜和梅西。

  三、爱贯穿故事的始终

  爱,是人生不变的主题,梅西就是因为爱女儿,不管女儿做了什么,她都容忍着,格蕾丝为了珍妮,把自己的心脏移植给了她。在生活中,格蕾丝处处都有爱。迈克,格蕾丝的丈夫,一直守候在女儿身边,就怕再次受到伤害。最后他与儿子之间的对话,读后尤其感动。不管什么样的文字,如果爱贯穿始终,那么这样的文字就富有生命力。

  四、故事会有一些遗憾

  塞拉斯,一个充满魅力的男教师,他竟然成为一个幕后“英雄”。可是很多事情,他竟然全无所知。他招惹了罗伊娜,他的老婆恐吓珍妮,他那么招亚当的喜欢,可是却让一些家长们讨厌。他一直成为调查的对象,但最后却什么事都没有,这个安排有些不合逻辑。还有一个16岁的女孩,竟然能如此周密地安排一次重大事故,竟然瞒着父母。即使母亲后来包庇她。这样的人性选择,附加在女孩身上有些残忍啊。

  这本书很好的!

  《从此以后》读后感(八):因为有爱,所以勇敢

  这是一个悲痛的故事,足以见得人性的虚伪与丑恶,但更多的是爱的故事足以见证爱的伟大与英勇,含着热泪读完,觉得自己的精神都升华了。

  无庸置疑,这是一本成功的悬疑小说,不读完最后一页,你不会知道凶手是谁?重重线索交织在一起,而这个破解的过程也让人拍案叫绝。

  故事从一场私人学校的运动会开始,突然学校着火了,母亲发现女儿在火里,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她,而最后女儿惨遭烧毁心脏衰竭要移植心脏才能活,而母亲失去意识。只能做个植物人。

  母亲和女儿变成植物人,来观看这场围绕她二人的大戏。首先,火灾不是意外。有人把燃料堆积在一起,还有开着的窗户。而关于凶手,一开始的嫌疑人有两个,警方认为,是之前给勒索信的女儿的人,父亲认为是学校被开除的教师。

  这本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家四口,父亲是野外生存节目主持人,母亲是报社的评论者,女儿十七岁没有考上大学,在这所学校见习护士,儿子八岁在学校上学。虽然学识渊博的母亲希望女儿和儿子和自己年轻时一样成绩优异聪明能干考上好大学。但是偏偏女儿不爱学习,儿子比较怯弱。

  儿子十分崇拜被辞掉的海曼教师,因为他鼓舞他,帮助他。女儿却不喜欢他。而还有母亲的好朋友梅茜一家。以及学校的财政危机,还有父亲的妹妹也是警官,为了查案不遗余力。

  有证人指控是儿子亚当放的火,因为当天是他生日,他带了火柴,但是亚当一看到母亲和女儿的惨状,已经不会说话。

  而随着事实的进一步挖掘,事实却让人震惊。

  貌似警方最后已经找到了凶手,但是还是女儿珍妮这个证人。

  而为了儿子的安全,为了这个家庭,母亲竟然决定舍命把心脏给女儿。而另一方,母亲为了女儿冲进火里,女儿为了弟弟冲进火里,母亲为了女儿甘愿顶罪。而这一切都让人震撼,也许这些丑陋与残忍已经不在重要,只有这些英勇和伟大让人泪目,这是多么无私又伟大的爱,打败了求生的欲望,不顾一切,只为了另一方,这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无私和伟大的呢。

  而作者通过母亲的视角,以与丈夫对话的口吻,娓娓道来,其中的情感细腻,内容饱满,让人身临其境感受这悲伤以及震撼。

  还好,这世界还有这种爱,甘愿让人奉献自己的一生,无怨无悔,催人泪下。

  虽然我的肉体已经不在,但是我的灵魂会在风里,在空气里,而这份爱会一直都在。

  而这些勇敢,也会一直让我看到这世上这伟大的爱。

  《从此以后》读后感(九):直面人性的黑暗

  我是被书名《从此以后》吸引的,书封写着“在爱与人性的漩涡中,我们能否逃脱被罪恶吞噬的命运”,更加令我好奇“此”指代了什么,在那之后命运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封面设计很棒,给人以舒服的感觉,内部排版也挺不错。

  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倒叙、插叙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在前言便是“我”使劲挣脱束缚,逃离令人窒息的黑暗,终于“我”来到了一间明亮的屋子,却发现“我”的身子躺在床上任医生摆弄,而自己变成了灵魂状态。看到这,一度让我以为作者脑洞大开,犹如国内流行的鬼片一样,这类灵魂体的小说也还是挺有意思的。

  试着回忆“我”昏迷前发生的事,突然反应过来学校着火了。一段倒叙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当“我”得知孩子们的学校教学楼冒出浓烟,急忙跑到学校的时候,发现儿子亚当安然无恙地待在教学楼外,可女儿珍妮还在教学楼里,“我”不管不顾地冲进火光冲天的教学楼里,在热浪和浓烟里摸索着找到珍妮。却没有力气抱她跑下楼,只能一点点拖着她下楼,按一般的小说来看,她们肯定能顺利逃出去,但那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作者让“我”被坍塌的重物压住,身负重伤的躺在病床上,灵魂却已然出窍,只能看着丈夫、儿子痛苦哭泣,无法触碰给予安慰。

  这样设计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读者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夫妻、母子间难以忍受的生离死别,读者在感同身受之余不禁潸然泪下。而且令人气愤且震惊的是,那些虚伪的人居然利用年幼的亚当,将其指控为纵火者,这怎么可能,亚当是那么的善良。为了帮亚当洗清罪名,灵魂体的“我”脱离了肉体的束缚,更能回忆过去被忽略的小细节,方便找出大火背后的真相,发现那些不曾暴露过的伪善假象,当真相逐渐浮现的时候,我们才会看到人性的黑暗,很多时候伤自己最深的人往往就是身边人。

  不得不承认,一个本来幸福美好的家庭,因为一场大火而彻底破灭,偏偏不是意外而是人为,能够陷害8岁的孩子,就足以说明幕后之人的可怕,最后的真相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恰好印证了封面上那句话:“赤裸相对,会刺痛人心”。而在残酷真相之外,“我”不时回忆起过去的家庭生活,或是孩子们的趣事,或是与丈夫间的温情,尽管非常普通平凡,但显得格外美好。这也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易让读者产生极强的代入感,或惋惜或痛恨。

  由此可见,本书虽然是一本悬疑小说,但情感部分占据了较大篇幅,在开头絮絮叨叨的叙述中,尽现情感的细腻。故事层层递进,剧情紧凑又留有一定余地的推理时间。人心固然可怕,可在爱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最后提一下,作者罗莎蒙德•勒普顿,是《文学评论》杂志专业书评人,英国皇家宫廷剧院编剧组编剧,此书若是改编成剧本该有多么精彩。

  《从此以后》读后感(十):当我变成了一束灵魂

  开篇,便是大火冲天的场景,读者还没来得及感受家庭的幸福,就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着火的学校,两个重伤员——妈妈和女儿。她们的肉体送进了ICU,有着不一样的苦痛和伤悲。她们的灵魂脱离了肉体,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却无能为力。这个故事的角度,就是从母亲灵魂的角度来诉说。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BBC工作的丈夫,有着大女儿和小儿子亚当。“我”有自己的朋友,看起来有个幸福的人生,可我们幸福的生活却被一场大火毁掉。丈夫来到了医院,发誓要找到纵火的真凶。小姑子莎拉也竭尽全力破案,帮助丈夫一起揭开真相。小儿子亚当被无缘无故的泼了脏水,被认为是伤害姐姐和妈妈的凶手。当最后那个真相那个真凶揭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然后,就从这本书的厚度开始说起吧。书本很厚,不得不说有种拿砖头(大概是)的感觉,然而看了几天就把这本书看得差不多了。感觉似乎文字有些冗长啰嗦,铺垫的太久读者会丧失兴趣。看了一半之后,情节节奏明显加快,一些喜欢惊心动魄情节可以忽略一些前面的内容。

  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为插叙,插叙的内容为家庭中的或者与朋友相处的一些小事,这些都是线索,也同样展示一个完整的小镇,塑造了每个人物的形象。因为“我”变成灵魂的缘故,“我”可以穿到任何地方去干自己想要看到的人,一定程度上读者可以通过“我”的角度来达到一种上帝视角,能全面的看到事件推动的一步步。

你曾跟我说过,人死时,最后丧失的知觉将是听觉。可是,你错了。最后丧失的知觉,是爱。”
  这本书采用的叙事风格,没有大喜大悲的感觉,更像是说一种家常事儿的感觉,可就是这样看起来很好的样子,才更加让人心疼。这种压抑的情感一直一直存在在文章中,从开头到结尾。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结局是什么,却更加担心事实的真相一点点降临。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从角度上写的还是新颖的,于读者而言还是新颖的。人物写的虽然多,但个性塑造还是很个性明显的。翻译程度我认为能达到信和达,至于雅还差那么一丢丢。不太适合作为睡前读物,倒是闲暇时可以,顺便开拓一下自己的写作思路,同时在插叙手法的运用上,做到杂而有序。
返回读后感范文列表
  • 上一篇:《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10篇
  • 下一篇:《一生欠安》读后感范文10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