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范文

《十二公民》影评1000字

2021-06-07 10:30:02  本文已影响人 

《十二公民》影评:一粒沙


翻拍电影,结合我国国情,仍然独特,耐人回味。

故事背景是校园模拟考场,不是真正法庭,因此角色可以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服装,有利于观众分辨人物角色,这点改动值得肯定。不足之处是情节头重脚轻,驳倒女证人证词过程简单,缺少戏剧化。另外,1号学校助理和12号保险推销员作用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可以合并。

影片直接和间接地反映了社会负面现象,比如地域攻击和仇富情绪。人物背景也映射了社会问题。比如2号出租车司机和10号靠房租生活的老北京,两人生活质量天差地别,但承受的生活压力却一样沉重。而笔者觉得最值得探讨的是,本片主角究竟是谁?

在走进旧礼堂后,一段长镜头不断扩大着景别,角色纷纷登场映入画面。7号小卖部老板一句“还在拾都花草”,带出最后出场的9号空巢老人,紧接着9号也匆匆登场。这句台词给人印象是,9号是一位“有心且细心”的人,笔者猜测9号是学校花匠。那么导演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表面看8号检察官是本片主角,可是没有9号在第二轮投出“无罪”,故事只能难产。此后,驳倒老人证词最有力的论据是9号提出的,因为他也是一位空巢老人,并且由于历史原因,所遭遇的心里压制更多,他可以站在证人角度换位思考。后面驳倒女青年证词最有力的论据,其实也是9号发现的,这完全出于他的细心和用心,这方面前文已经做了铺垫。

自始至终,角色存在着两个对立面,一面是拥有学历和经验的知识分子8号检察官,另一面为首的是头脑灵活逻辑缜密的4号房地产商。这两人都属于成功人士,然而,如果没有9号的存在,8号很可能成为众人笑柄,4号会作出错误判断。在整个故事中,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人物,他的社会身份,只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是导演的一种讽刺吗?

更值得思考的是,9号之所以投出无罪,是想给被告人一个机会,他表示自己并不知道“事实真相”,而8号的初衷也是基于这一点。处在现实生活中,像9号这样不敢表述内心想法的能人、高人举不胜举。从各方面看这个角色处处见彩,值得回味。

然而即便如此,影片主角也只能是8号检察官,他的重要性在于映射了本片最深刻的社会问题----被吞噬的真理。

倘若没有9号的支持,故事会就此结束,8号只能选择被同化,8号口中的“对社会有重要价值”正在于此!不要让“真理、事实、正义”被多数人的所谓公正所吞噬!

我们总是觉得处在社会底层的自己,受到上层社会的压榨,任由摆布。其实这部影片正是唱了反调,我们的口诛笔伐也能彻底摧毁富人和权贵。我们如今的网络暴力,多数的受害者,更多是我们口中的上层社会。但我们不愿承认,也不能接受,甚至不会去思考,“真理、事实、正义”也许并不属于自己这个群体,我们更多的初衷在于宣泄心中的各种不满和负面情绪。在影片中,4号房地产商的台词就与社会上的主流负面情绪大相径庭,富人们的财富也是基于努力拼搏,而我们却无限放大了那些负面问题。

正如古斯塔夫·勒庞所写,我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有没有感觉到,曾经被我们膜拜敬仰的人,有些已经变成了绑架我们的人。我们曾经崇拜的一些人物,不知何时起,开始灌输给我们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比如引领我们996,10107,007的人,歪曲给我们“懒惰可耻”的价值观,而他们的话之所以成为金科定律,不恰恰因为我们对其无限的信任吗?

有多少人敢于拿起背包,关上电脑,在下班时间决然离开公司?恐怕没人敢做一名唯一的另类,即便他是绝对正确的。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与服从。狼能吃羊,是因为狼有獠牙利齿,还是因为羊知道自己是羊?

10号首先斥责8号的话,引出了国人不懂得合群这一现象,可究竟该不该合这个群?究竟是一马勺坏一锅粥,还是真理站在少数人一边?8号曾说,并不知道真相是什么,他所发起的辩论是建立在理想的集合群策之上的,这一点很关键。我们脱离不了自己的认知范围,极难判断何为“真理、事实、正义”,所以在大事大非上应当集思广益。可惜这种“辩论”在现实中很少促成。

结尾处再次回到影片揭示的最沉重话题,如果群体是错的,我们该怎么办?

返回读后感范文列表
  • 上一篇:《海滩的一天》观后感800字
  • 下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范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