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800字

读刘诚龙先生《民国风流》有感800字

2021-05-06 08:25:01  本文已影响人 

嬉皮其表正经其里

——读刘诚龙先生《民国风流》有感

刘诚龙好写杂文,又一本23万字的《民国风流》上架没多久,多次上了“当当网”暢销书榜。杂文能写成畅销书,可是不一般的刘(牛)啊。何以如此诱人,也许答案是著名作家王跃文所评价的:刘诚龙文章“文笔活,文路刁,文风怪”。

本书开篇是《那些去留学的大师们》。华罗庚26岁去英国剑桥大学之前,他已经在清华大学当讲师,不过他的文凭是拿不出手的初中毕业证。学校看他文凭低,“被公派去了剑桥,“但是,华罗庚却没有珍惜这个拿文凭的绝好机会”,他引用华罗庚的一段话是“因为读博士只能读一门功课,而做访问者哪门课程都可以上。我来剑桥,不是为了得学位,而是为了得学问的。“还有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国外也是喝了好几年的洋墨水,但是,他没拿硬通货回来,“吾人到这里,是来学文化的,不是来拿文凭的。”一篇短文中,民国那些去留学的大师们,胡适、梁宗岱、陈寅恪、鲁迅都被点了名。

《当年武大没教授》,《校长握过你的手吗》,《民国教授打分数》,一篇接一篇地往下读,真的不想歇气。

苏雪林从安徽教授到武汉大学,由教授降格为讲师,不是苏雪林水平低,这里体现的是“民国道理”:民国惜公器,教授是一个崇高称呼,不是市场上的小菜,也不是专卖店的帽子,不是略有点才气,略有点学识,就可以批发的。“世界上许多东西往往是这样的:多了,也就滥了;滥了,也就戝了,其反命题是:少了,也就贵了;贵了,也就尊了。当人人都可以叫做大师的时候,把大师当瘪三来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看似玩世的语气,道着警世的大义。北大校长司徒雷登不与权贵点头,却与学子握手,新学生入校,他“站在其居所外之松墙边,准备请茶,准备糕点,笑容可掬地招呼大家,与到访的学生一一握手,嘘寒问暖,道辛苦,打恭送祝福。”行文至此,刘诚龙转头问尚在读大学的女儿有无与校长握过手,他女儿的回答干脆利落,爸爸,你没见过世面吧,“校长的手只跟领导去握了”,怎么会跟我们来握?作者因此感叹:“司徒雷登不忙吗?估计比当今的大学校长更忙吧!”忙,谁不忙呢?“手能不能向学生伸过来,取决于心会不会向学生投过来吧!”

《民国教授打分数》挺有意思的,林语堂用相面打分;黄侃给全班学生打分“大半打八十,小半打七十”;顾颉刚打分搞开卷,“顾教授评分有规矩:抄我观点者,替人家背书者,低分(似我者死);自有观点者,或驳我观点能自圆其说者,高分(学我者活)”,作者由此发论说:“比较来比较去,我还是喜欢去顾颉刚门下当学生,别的不说,单说其考试,就是最好的:考试有标准,无标准答案。”轻轻一句,重击我心,想笑笑不起来,作者的话外音,震了我们五脏六腑啊。

大家都说刘诚龙是嬉皮士,他文章确实是行文不正经的。但他其实是个非常严肃的作家,他选材或是边角余料,小故细节,他立意却是微言大义,高视谠论,风花雪月他不想谈,鸡毛蒜皮不屑论,所谈所论者,世道人心事,国泰民安事,兴衰存亡事,政经学术事,通古达今事,反腐倡廉事—选材或细焉,发论也大焉,为人或低焉,立论也高焉。有人说过,刘诚龙文章是糖衣炮弹,糖衣是吸引我们读者来读,炮弹是叫我们读者跟着他去,炮打人间丑恶,尘世龌龊。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银河帝国》读后感800字
  • 下一篇:《忏悔》读后感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