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800字

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800字

2021-01-29 17:35:02  本文已影响人 

  多读书读好书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如果读完一本书之后,一点感悟和心得都没有的话,那么恐怕并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有所感悟,所以记录下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学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800字1

  《陈情表》讲述的是一件忠孝两难全的事情,文章主人公李密年少多病、家破人亡,在祖母的抚养下渐渐长大成人。祖母因疾病缠身,常卧病在床,李密一边照顾祖母,一边为报国恩之事担忧,最终造成“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结果。文章运用了大量的优美的文字去渲染一种悲怆、凄惨、急切的心境,使人黯然落泪。作者在忠孝两难全的境遇之下,最终选择了先尽孝后尽忠。反观现代,这种感人的尽孝的故事又何尝不多呢?

  滴水之恩,本该涌泉相报,但父母的恩情,我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报答。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孝顺父母,给父母最大的关爱。我们的一生要做的、能做的也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让他们每天快乐地生活,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800字2

  边城写的就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就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爱的实情,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仍然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人。

  如诗的边城,诗意地演绎着人生,诗意地演绎着生活。书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无限期等待又显示着不完美。她的感情杯具能够说就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她和傩送本来完全能够结合在一齐,培育出美丽的感情之花,可惜二人却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长的遗憾。

  而此刻谁会放下自我的感情呢?在当今这个社会谁主动放下自我想要的东西,完美的感情都就是我们想要追寻的。在《边城》中傩送为了亲情而放下了感情,亲情固然重要,但为了亲情而放下了感情,也就是可悲的。而翠又在不明白天保就是因不能得到她的爱而忧郁出走落水身亡,不明白傩送就是因为不能得到她的爱而离乡远行,也不明白爷爷突然离世全就是由于替自我的幸福思虑奔忙而心力交瘁。之后在陪伴她的杨马兵向她说明后,她才如梦初醒,这实在让人不免为她感到惋惜和可悲。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局怎样?给人留下了悬念,傩送最后回来了吗?她们俩最后在一齐了吗?我不禁陷入了幻想之中,期望他们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看过《边城》,让我对世间完美的感情又一次产生了怀疑,对人性多了一份了解,但又明白了自我的幸福就就应去争取,争取了,得不到,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边城就就是这么一出健康纯洁,而又弥漫有淡淡哀愁和浓浓诗意的感情杯具和人性的杯具。

  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800字3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在十年走遍神州大地,探访中华文化,著成《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之后,将眼光转向世界,不顾困难与巨大危险,随香港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时写下的日记随笔集。每篇不过两三页,因为“对这种特殊的‘写作状态’分外珍惜,舍不得多加改动”,所以“写法过于质朴,完全不讲究文采”。

  但当你在深夜灯光下独自揣摩,就会发现质朴文字中无声的呐喊与感叹。作者几乎没有对那些一路追随的遗址进行描写,而是从记录日记般琐碎的小事细节写起,折射出文化的过去与当今。它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回想起来,整书只写了两个词——“文明”和“文化”。

  随着粮食的种植,对野兽的驯化,火的使用,部分人类定居下来,在一片固定的土地上生存繁衍,有了文明。

  随着生产力发展,人类从无休止的寻找食物中解脱出来,有了片刻的闲暇,有了思考的时间,有了高于生存意义的活动,有了特殊的习惯,有了文化。

  文明是文化的前提,文化促进文明发展。可到头来,又好像是文化摧毁了文明。而文化自己也随着石柱的倒下被埋葬在历史长河中。

  作者去寻找、探访的是“全世界的废墟”——是文明遗址。可文明遗址,和文字一样,是文化的载体,是时代的象征。倒下的城门诉说着昔日的尊严,未倒下的神庙展示着历史的虔诚。千万年间,有多少文明缓慢地起步,由蠕动到爬行,由爬行到行走再到奔跑,极尽显示自己藏不住的辉煌。可近乎无一例外的突然被绊倒,从此再也站不起来。形态各样的骨骸就这样在阳光下、土地上躺了千万年。幸好,我此时能够用的例外——中华文化遗传下来的文字书写,见证仍在奔跑的中华文明的今天。

  文明的毁灭各自有因,中国似乎巧妙地避开了每一个致命因素。文化令人们向往远方,促使他们发现其他文明,而文明间的战争与冲突,一定是两败俱伤;当本可以稳固社会的宗教文化变得极端,文明便容易在内耗中艰难喘息。

  但这本书的目的,或者说作者此行的感悟,绝不止于过去的历史。

  遗迹上又孕育了新的文明,产生了新的文化。可眼下,这些新的东西,又让人忍不住发出叹息。子弹代替了长矛,在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古老土地的上空飞过;恐惧的气息代替了弥漫了千年的硝烟,钻入呼吸道,让人长久地窒息而不能解脱。在路上,不再是因万马奔腾而尘土飞扬,而是因山丘后黑影幢幢让人倍感危险。这是寒冷的,是因为恐惧而发自内心的寒冷,冻住了人心。恐惧战争,恐惧混乱,恐惧无所作为,恐惧自以为是,更恐惧缺乏思考。作者出发时在寻找各文明间的异同、联系,当他走过了这几万里行程,见识了无数文明现场之后,他找到答案了,了解过去了,得出结论了,可以站在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了,可他仍然感到疑惑。疑惑文明的未来在哪里。

  他也看到了希望,那些优秀的虽然不在了,可支持者还在,正义的声音还在,有许多人还在进行着思考。同样的,这本书也为我们的中华文明敲响了警钟,发出了警告。

  对于作者,我向来是不去主动了解的,正如觉得鸡蛋好吃,无须去寻找下蛋的母鸡。只静静地吃着鸡蛋,品它的味道、口感,以揣测作者的思想、性格。对于本书又有些区别。《千年一叹》是散文集,也是日记集;是作者记录探访途中感悟的,也是记录万里行程中每一天生活的。所以读本书就是在直接跟随作者旅行,直接倾听作者发声。

  老实讲,凭着零星的了解和他人评价,我不大喜欢余秋雨。他的某些做法,不像是一个文人的。他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名列第一;他也可能是受到质疑、被攻击最多的当代作家,名列第一。他在《行者无疆》自序里则表示,对于看似精致的囚禁文艺精英的象牙塔,除了叛逃别无所择,要投身考察旅行。而塔里的囚禁者们看到有人离开象牙塔,就会暂时一致对外,对付叛逃者。我想,余秋雨的性格如何,为人怎样,都无关紧要,何况我们对此了解甚少。重要的是他在走,走《文化苦旅》;他在思考,在《千年一叹》。他走过每一个对人类发生过重大影响文明的遗迹,见证了每一种文化的兴衰,思考背后的原因,忧心忡忡地对比现今;他思考文化与文学,文坛与大众;他敢于发声,把自己的思考转化为文字,传播出去。无论怎样,我钦佩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为一体”,并以此指导自己。

  本书书名为《千年一叹》,当我反复品味,惊觉这名字是如此的恰当。字里行间,处处是“叹”。赞叹古遗址所折射出的那一个个无比辉煌的时代;哀叹一个个无比辉煌的文明的衰落;叹息古今无数的侵略战争所造成的文字难以描述的,对人民、对生活、对文化、对文明的伤害;感叹中国居然跳出了“盛极必衰”的怪圈,延续发展至今……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我以为读这本书的方式,便是独坐在像鱼尾山屋那样一间安静的小屋里,伴随着轻抖跳跃的炉火和烛光,在历史长河中轻轻发出不只是哀叹的叹息。

  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800字4

  在炎热而又漫长的暑假里,我再次捧起了海伦·凯勒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海伦对光明尤其渴望,她设想了自己在三天光明的时间里该做什么:第一天,她希望自己能够看一眼身边最亲近的人,看一眼那些曾经帮助她的朋友;第二天,她希望在电影院或剧院里度过,感受视觉的快乐;第三天,也就是最后一天,她希望游览城市,感受人们一天忙碌的生活。短短的三天,她是如此的珍惜光明,对视力正常的人来说,没什么特别;然而,在海伦眼中,却是一个梦。三天的时间,她安排的每一件事,对正常的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然而在她眼中,却成了一种奢望。她不曾拥有光明,所以就格外珍惜。与海伦相比,我们是否幸运多了?我们拥有光明,可以饱览大千世界;我们拥有听力,可以聆听美妙悦耳的歌曲;我们拥有声音,可以说出优美动人的话语……我们是健康的、朝气的、快乐的、阳光的,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健全的体魄,用充沛的精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我们是健康的人。

  而目前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一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埋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明的天资、超人的智慧,

  海伦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用微笑迎接挫折,用双手拥抱世界,用心灵感触生活。她有着自尊、自立、自强,,她乐观向上,意志坚强,去勇敢地面对生活,海伦·凯勒这样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800字5

  翻开书籍的扉页,顿时,书卷香迎面而来,沐浴着阳光,品着香茗,翻着旧书,正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读书如打麻将,不在乎输钱赢钱,而是摸着麻将的感觉。”

  读艾青先生的诗选,让人感觉自己在黑暗中苦苦寻觅光明时,霎时降临了一缕寻觅已久的阳光,内心不免产生触动,似乎有了希冀。

  从感人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到令人激昂的《给太阳》,再到作者希望随时随地的为国家效劳的《煤的对话》,每一处都是作者希望人民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祖国再奋斗的希望,而这份希望就应该是对那时代的中国梦最美的诠释吧!

  读着艾青先生的诗歌,总让我心潮澎湃,对祖国的热爱随处可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还有那对生活的乐观:“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并且那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也感染着我“时间顺流而下,生活逆流而上。仰在窗台上,梦想着海洋。”还有他那“即使我们死后尸骨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般的奉献精神让我敬仰不已。

  他的诗歌语言简朴,却又魅力不凡。总是在高潮时戛然而止,使人感觉意犹未尽,浮想联翩,余音绕梁。他的每一首诗都在表达自己最深的愿望,都代他的每一首诗都在表达自己最深的愿望,都代表着在那个黑暗年代自己对于国家的思考。

  透过历史反观现实,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盛世,但是有一个东西一定不能少,那便是——梦想。艾青先生的梦想是用笔墨来鼓舞群众,挽救中国,那是那个时代的梦想。到了新中国成立,作者又将事业转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那么少年有梦想则国家有未来!我想这应该是读完《艾青诗选》自己的一个收获吧!读完艾青诗选,我认识到了一个以毕生心血献祖国的艾青,即使受伤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艾青,得到了艾青想让我们做的事情。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为自己的祖国而努力!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茶馆大学生的读后感800字左右5篇
  • 下一篇:做最好的自己最新读后感800字5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