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800字

课外书读后感800字

2021-01-28 21:25:01  本文已影响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疑智慧;读书,使人豁然贯通,柳暗花明;读书,使人博学多识,学富五车;读书,使人无忧无虑,回味无穷;读书,使人思想查上翅膀,感情淀放花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课外书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外书读后感800字1

  我是一个阅读狂,一生中,我喜欢的书有很多,其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保尔.柯察金的战士平凡而又辉煌的一生。以平静的笔调刻画出一个个为了党而牺牲自己一切的战士们。书中保尔命运坎坷,决心为党奉献一生,但由于他拼命工作,积劳成疾,累垮了身体,导致他二十多岁就双目失明,双腿和左胳膊不能动弹,他因此曾心灰意冷,甚至想自杀,但他毕竟是以为意志如铁般坚强的战士,他决定放下刀枪,拿起新武器——笔,从此靠写作战斗,靠写作来鼓舞人们、告诉人们——要为党奉献一生!

  书中主人公保尔让我十分敬佩,他是那样的无私、高尚,虽然他爱说脏话但他的心始终是纯洁的、向着党的;虽然他对人态度不是很有好,但他的人品始终是好的、值得人去赞美的,就好似那玫瑰花,浑身带刺,让人难以接近,但却给人们带来片片芳香;虽然他有时不停党?的の话,但他的做法却从未危害过人民,相反,危害的往往是他自己,他是在用自己的躯体为党奉献啊!他多么值得大家赞美啊!

  读了此书,我不禁有些羞愧。书中那么多人都把自己奉献给党,与党、与集体融为一体,从不考虑个人、自己,他们的意志像火炉中炼出的钢铁一样坚定,他们的内心像钢铁一般坚韧不屈,而我呢?我没有!和他们相比,我差远了。我没有他们所拥有的那种无私,那种集体感,我总是想着自己,很少考虑到别人、考虑到集体,;我也没有他们的那股工作上的狠劲,平时,我写个作业都要抱怨,从未想过老师是为了我好,自己只用写一份作业,老师却要改全班同学的作业;我更不具有他们那种像钢铁一般坚强的意志,每次遇到点小事,比如考试考砸了呀,挨训了呀,等,我都会气愤的抱怨世界不公平,甚至想放弃自己。认为自己很没用……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才明白:自己的那些做法也太愚蠢了吧!

  人生路漫漫,我想我不应该自私自利、自以为是;不应该胆小懦弱、在困难面前做缩头乌龟。我应该心里装着集体,把自己奉献于集体,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定不移,这样,我才能有所作为!我知道——集体能离开个人,但个人离不开集体啊!

  课外书读后感800字2

  今天,我看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我的心深深的触动了。

  文章是讲述鲁迅先生与“阿长”的故事。“阿长”就是“长妈妈”。“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家一哥做工的。文章先是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认为这是鲁迅先生在评价“长妈妈”的地位。读到下面时,我又有了新发现,“阿长”这个名字别的女工也用过的,我可以体会到“长妈妈”在鲁迅先生家的地位有多么低下,因为连名字都可以用别人的,而且是为了省事。

  又往下读时,我发现鲁迅先生十分憎恨”阿长“,因为阿长经常会告状,我却认为”阿长“虽然会告状,但她是出自于真心想带好鲁迅先生的,阿长不仅会“切切察察”还知道许多风俗。但鲁迅先生却不领情。

  “阿长”的性格不仅善良、热心,还会关心人,我知道她对鲁迅先生的心是好的,但是那时鲁迅先生还小,并不愿听。可她却不知厌烦的传授她所知道事情。还为鲁迅先生买了一本《山海经》,别人不愿做,她却会去做,她小时候没读过书,从“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中,她连字都记不住,可以想像到买这本书有多么艰难,于是鲁迅先生又对她产生新的敬意。

  所以,鲁迅先生为何三十年后还要专门写一篇关于“阿长”的一篇文章。

  我可以想像,其实鲁迅先生是很同情“阿长”的。因为,她为这个家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最后,却连名字都没落下,我认为鲁迅先生是有后悔和内疚的。

  最后,我想说我也很同情长妈妈。

  课外书读后感800字3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遗憾,甚至于悲剧。现实社会中的机遇也决定着理想的实现与否。法拉第小时候家境贫寒,偶然的机遇使皇家学院院长哈维认识了这个聪明好学的孩童,最终使法拉第成为了的电磁学家。日本商业家松下幸之助刚刚创业曾一度破产,但也是偶然的机遇使他认识了世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这样的人毕竟只占少数。理想和现实并存才能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不断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大多数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后来的样子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可是,事情是没有如果的,当生活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了如果,所以我们没有退路,所以我们不能退缩,所以我们只能向前,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永不后悔。

  课外书读后感800字4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生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我非常憎恨希特勒,因为他疯狂的杀害犹太人才会让安妮一家成为当时的情景,生活的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什么动静。可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就是战争吗?因为有了战争,才有了杀害犹太人。当时的犹太人到处被追杀,也有不少犹太人逃往中国,可实际保护下来的只有5000多犹太人,现分布在上海和香港。和平是最重要的,至今为止还有国家在发生战争,看看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一个个饥肠辘辘,骨瘦如柴。每一场战争都可能伤害无数无辜的人们那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没有战争世界就会和平,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让有家的孩子无家可归,如果没有了战争,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再也不会提心吊胆!

  和平是我对世界最大的希望,所以希望大家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课外书读后感800字5

  我读过的所有作品中,如果要选出一部在我阅读过程中带给我的震撼,并且在读完之后给我深刻的思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作品,那无疑是余华先生的小说《活着》。

  《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富贵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富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叮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了,却发现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富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富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并不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多么煽情,事实上,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这朴实的话语所表达的,不正是最真实的最感人的情感吗?

  《活着》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是一个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这部小说内容是在一段精简化了的历史阶段里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夸张化地集中到一个家庭中来表现;说它真实,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这部小说的许多内容还充满黑色幽默的意味,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富贵的儿子给县长老婆献血却被抽血过量而死等内容,然而这种讽刺却是绝望的、无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活着》无疑是一部经典,美国短篇小说家艾米丽?卡特称之为一部“永恒作品”,并不是谬赞。我认为我们年轻人也都该去认真读一读这部作品,让它来教会这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轻人生命的厚重与沉痛,让它来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价值,去担当生命的责任。

返回读后感800字列表
  • 上一篇:校园读书读后感800字初中
  • 下一篇:一本好书的读后感8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