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典诗词,我总是忘不了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对诗词的信手拈来,以及和嘉宾、选手的无缝对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董卿让我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时而温婉时而豪放,时而伤感时而尽兴的美。当捧起这本《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第一眼就被封面的素雅所吸引,它是叶嘉莹先生40年代听顾随先生的堂笔记,书中从顺着历史时间讲述中国诗词,点评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因为一开始对古典诗词的畏惧,我就当做闲暇阅读,看的很随意,可以说是随看随忘,但读着读着却很享受,过程很开心,好像回到大学堂,老师讲得开心,兴致勃勃随心引发,而我们跟着春游一样,他看见什么就说点什么,满心愉悦。 书中把作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中,领会中国传统人生的妙义,感悟现实生活的哲理。就如开篇说的,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是在感动人。诗是要人能欣赏其文,不是要了解其意思。读着读着,就想起我们读书时候就是这样,总是死记硬背诗词,往往忽略了他们的美;再者,反思起自己的教学行为,好像在古诗词教学时总是拘泥于诗句的含义,而忘记了带领孩子走进古诗词的意蕴之美,忘记了欣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一起一落之态,忘记了感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茫茫之感,忘记了去攀登唐诗宋词这两座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忘记了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其实长大了,不读书了,看到一处风景,心生一处感慨,曾经背过的诗从这样,自然而然地从脑海出来了,这才映了景,这才懂得了诗中之意,理解了诗中的情,当然这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会意还需要此情此景的恰当出现! 文如其人,读、诗词跟作者一生联系起来看才更有味道。这也是在读这本书时最深刻的体会。古典诗词可谓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瑰宝,不仅在文字技巧、节奏韵律上登峰造极,在思想意境上也凝练高致、意蕴深远。我们会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人文关怀所撼动,会被“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雄魂壮志所震颤,也会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物我相融所吸引,将小我之间化为大我,在这样丰富的精神文化中生生不息地成长,就如董卿说的,“只看诗词储备量,很多选手都有上千首,但最终,最可贵的不是你记住了多少诗词,而是你有没有体会到诗词中的精神与情怀,诗词有没有完善你、滋养你。”真正走近悠久的史国,走进辉煌的诗国,才能真正的得到滋养,但有时,或许你不一定说得懂那些诗意,但念出来就自然而然就很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古典诗词就是这样,它如墙上的精美壁画,诉说着历史的故事与灵魂,我们在古典诗词的吟诵中修身悟道,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上一篇:读城南旧事有感700字下一篇:《简爱》读书笔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