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猫》读后感
疫情年间入手的村上春树的《弃猫》,很薄的一本小书,或者是一篇较长的散文, 读了两遍,有些感悟,关于亲情和放下。
文章从父子俩人出门遗弃一只猫的事情开始说起,结果猫比他们还先回到家,父亲松了一口气,遗弃的事情也就不再提起,从此展开父亲在家中过往生活的过往画面,包括从小被祖父送去奈良的寺庙寄居,希望父亲成为小僧侣但未遂祖父之愿,到之后祖父猝然离世后,他寺庙住持之位接班人问题,在父亲那辈四兄弟中选择,父亲最终没有接过祖父衣钵,如果接了,未来生活轨迹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之后,穿插了父亲卷入大时代洪流,随着二战爆发,几段应征入伍,幸运的是还是平安从残酷的战场上归来,在之后就是谈及自己和父亲之间并不融洽的关系,甚至有些恶化,一部分原因自己并未走上如父亲期盼的道路,反而有点背道而驰,父子之间有很深的隔阂。再之后,就是父亲癌症病重,前往探望,并进行了一次交谈,最终也如同仿佛要被抛弃,但还是回到家的猫咪,并最终被留下来的命运一样,猫和人和解,父子之间也是和解了。
读着这些文字,一幕幕情节,如同四格漫画从书中跃出。80、90这一代人,父母辈经历了之前的一些特殊年代的部分或者全部,而我们在成长过程,又遇到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父母辈在生活重压下,却未必能赶上时代,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软件,他们在我们成长,成年的时代,被这个大时代卷入,总有一部分人,是被自愿的接受,而子女辈的我们的很多观念,看法,想法,却又是另一个方向,导致了大概率的理念摩擦,如果遇到比较保守且要强的家长,火星撞地球时常发生,在年轻气盛时的年少轻狂,会撕裂这份亲情的连结,但是,这份缘分终究是血缘关系,与生俱来,摆脱不了的连接,最终大概率还是会和解,只是过程,不一定是那么愉快。终究,需要铭记。(有点写不下去,先暂停,之后再续)
摘抄文中一段文字:
”换句话说,我们不过是无数滴落向宽阔大地的雨滴中寂寂无名的一滴。是确实存在的,却也是可以被替代的一滴。但这一滴雨水中,有它独无二的记忆。一粒雨滴有它自己的历史,有将这历史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我们不应忘记。即使它会被轻易吞没,失去个体的轮廓,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不,应该说,正因为它会被某一个整体取代从而逐渐消失,我们才更应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