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600字

品书作文600字

2020-07-23 09:27:01  本文已影响人 

  书,是一种精神粮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喜欢这种精神食粮的却人越来越少的,低头族却越来越多了,但我们班却有很多和我一样喜欢读书的同学,对于这一点我很自豪。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煮书”的读书方法,所谓“煮书”就是将书中的知识一点一点地钻研透。而我却并不喜欢这一种读书方法,因此我另辟而行,采用一种我自称为“品书”的读书方法。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本我品过的书吧!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我自认为我所品得最为透彻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从我品书的角度看,它无疑是存在优点和缺点两类。下面我就先来说它的优点:《三国演义》的优点在于根据前人留下的历史文献、传说来编写和整理的一部小说,故而它的可信度很高,这是一大优点。它还用了许多生动的人物描写,来告诉我们三国时期各个不同的人物特点。书里精彩绝纶的写法把这些历史人物写得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这样就可以让我们这些读者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穿梭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真真实实地面对着当时的那些著名人物,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他们的“先天下之犹而犹,后天下这乐而乐”,这是它的第二大优点。这本书的最大的一个优点在我看来就是作者对三国时期每一段战争中智谋以及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描写,写得悬念迭起、荡汽回肠、扣人心弦。有时明明已经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了,可是作者却用他智慧的头脑,精湛的写法来了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我还从本书上品出古人的智慧也是无穷大的,有些我认为是我们这些现代人都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很不赞成有的人说:“愚蠢的古人”,其时我们有时还不如古人呢!

  我自认为我知识有限,还无法去评价这一部历史巨著。也无法总结它的缺点,所以我借鉴了鲁迅先生的观点。鲁迅认为,“容易招人误会”是《三国演义》“缺点”之一,《三国演义》叙事“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这“实多虚少”,致使“人们或不可免并信虚者为实”,并举例王渔洋写“落凤坡吊庞士元”说明“被它闹昏了”的情形。鲁迅还认为《三国演义》的第二个“缺点”是“描写过实”,表现为“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作者“只任主观方面写去”,人物“往往”“出乎情理之外”。其实,《三国演义》中“好的人”也有“坏处”,“坏的人”也有“好处”,并未“出乎情理之外”,人物性格不仅丰富多彩,也复杂矛盾。何况,小说中还有一些根本无法简单用“好”和“坏”来概括的人物,就看你是在站在谁的立场好。且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鲁迅先生还认为《三国演义》的第三个“缺点”是:“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写孔明之智,而结果倒像狡猾。”所谓“文章和主意”大约相当于现代文学理论上所说的“形象和思想”。其时每一个作者希望自已的文章和思想能相符合,但事实上往往是事与愿为,二者很难完全“符合”的。比如说我们要写一篇作文,想的是一样,但写出来的却和想象的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只能力求两者尽量符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才能常品常新,才能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有争议。如《红楼梦》等巨著即是这样的作品。当然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是我们所不能比的,不过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让我们的作品有自的特点,让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品读它,欣赏它。

  其时我认为我们不管读什么书,都不能只是浅浅的读一遍就认为自己已经读懂它,这样其时是对作品的一种不负责任。读书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书,更应该决定于怎样读。很多名人也有很多自己的读书方法,我们不仿借鉴一下。而我的读书方法是:通读、细读、精读、品读。希望各位朋友也能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方法。

返回读后感600字列表
  • 上一篇:《成语故事》读后感600字
  • 下一篇:《海洋之歌》观后感6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