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读后感
凯特·肖邦的《觉醒》在1899年初版后立即遭到评论家和社会的批判狂潮。小说中女主角“艾德娜的觉醒直接触犯了19世纪美国妇女行为准则和规范”震惊了当时的评论界。铺天盖地的评论指责《觉醒》是一本“病态的”、“粗俗不堪的”、“污秽下流的”小说。饱受争议的《觉醒》在美国民众反对越战和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开始再次被关注和热捧。
肖邦笔下的艾德娜有着和男人一样的卓异天赋却处处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压制,被迫置身于只能为人妻、为人母的传统女性生活模式,阻碍了她成为独立的个体。没有经济的独立,艾德娜永远也不可能迈出家门。在回到新奥尔良后,艾德娜开始试图创造一种新型的独立生活方式。她把家务交给仆人去打理,取消星期二的传统会客日,开始认真地绘画,努力想成为一个拥有“勇于挑战,永不屈服的勇敢灵魂”的艺术家。
绘画让艾德娜冲破了长期以来家庭的羁绊,工作开阔了她的视野,给予崭新的独立意识。艾德娜用售卖自己绘画作品的这笔收入、父母留给她的一些钱和在赛马会上赢得的一大笔钱租借了一个小房子。并且,很快独自搬进离丈夫家只有“两步远”的一栋只有四个房间的小房子。这间被艾德娜称为的“鸽子窝”狭小屋子为她带来了一种“独立、自由的感觉”。一个自己的屋子,是思想的独立,灵魂的自由。这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是艾德娜经济独立和精神自由的神圣之地,是她“下定决心除了自己永远不再属于其他任何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象征。
小说里的埃德娜可能在如今的价值体系里也不能被理解,她的婚外之情,抛弃家庭的琐事,对孩子疏忽,在如今都会有人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责备她,但在文学中我们要去思考她所有行为的根源,在这里留给大家去思考,还有女主人公选择自sha了结一切的痛苦,那么她是否真正觉醒了呢?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