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有感
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化作成了一位近百岁老人对家人绵绵的思念,由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时所著的《我们仨》这本书,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追忆了这个与世无争的学者家庭饱经战火、疾病、政治、生死的洗礼,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在《我们仨》中,杨绛眼里的女儿钱媛,懂事、聪慧、好读书,是自己“平生唯一杰作”;丈夫钱钟书是一个纯粹得近乎单纯的文人,他一生所爱,唯有他的书、他的家。在书里,他是学问的宠儿,在家中,他是精神的领袖。钱钟书眼中的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前后去世。“剩下的这一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读罢《我们仨》,感慨万千。从杨绛做的“长达万年的梦”,感受到的是她对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的爱与思念。在英国和法国的求学生活,不得不因为高昂的生活费用而精打细算,但对生活仍然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亲自下厨学习做饭泡制红茶,一起款待好友,双双街头散步,一起游览“探险”,一起读书学习,一起研究文学。杨绛怀孕并生下他们的女儿钱瑗时,钱钟书对妻女的关爱和疼惜,无不让人为之动容。杨绛记录女儿钱瑗幼时“与父亲玩闹”等趣事,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夫妇二人对女儿深深的爱与希冀;钱瑗在文革期间为能够顺利回家探望父母,迫不得已写了与父母“划清思想上的界线”的大字报张贴在楼下,到家后又为母亲缝制衣物,给父亲送上爱吃的夹心糖,女儿钱媛的孝顺与体贴也令人感动。
读《我们仨》这本书,一个个残碎的梦境,一件件细碎的小事,在黑白间杂的夜幕下,如一粒粒星辰,以爱作线串起,熠熠生辉。从杨绛先生的书中,领悟了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待家庭生活,她的从来不抱怨,偶尔争吵想办法解决问题。前期我也读过《围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在这里我想说,家庭是幸福的港湾,是人生最后、最好的庇护所。如果你爱家,就读一读《我们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