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要讲的是:温雅的唐朝高僧唐三藏、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悟净还有机灵威武的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起去取经,在路上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最后还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梦想中的真经。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西游记》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
《西游记》读后感1
四大名著,众人皆知。可是,在四大名著中,我却比较偏爱《西游记》。书中那善良的唐僧、憨厚老实的沙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忠心耿耿的白龙马深深地吸引着我。可我最想说说唐僧。
唐僧是和尚出身,本性善良,可他却不知道,正是因为他太善良了,才使善良蒙蔽了他的双眼。他每次被抓,何不是因为他的善良,才放松警惕,一次又一次地被妖怪抓去?而他那大弟子--孙悟空还不是一次又一次地把他救回来?可是,他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就拿三打白骨精那次来说吧,孙悟空来说吧,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一次又一次地把白骨精化作的姑娘、老婆婆和老爷爷给打死了。可唐僧却责骂他,不相信那是妖怪变的,把他赶走了。最终,孙悟空在观音的帮助下,回到了师傅身边。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对唐僧说:“唐僧啊唐僧,你虽然有有着三个徒弟的保护,你虽然很善良,但,你也应该知道孙悟空是为了你好,要相信他呀!还有,你也不应该放松警惕,随意相信妖怪!在现代,有多少小孩因为天真善良、轻信别人的话而被拐卖?我郑重向大家呼吁:要以唐僧的事例引以为鉴,千万别学他!”
《西游记》读后感2
《西游记》是我接触过的第一本名著,书中那些精彩生动,惊险刺激的情节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以及孙悟空护送师父前往西天取经这两个重要故事,整整有一百回这么多。虽然文字很多,篇幅大,但一点也不会枯燥,什么“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真是有趣极了,那一个个死板的汉字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带你感受书中的趣味。
在一百回中,我最喜欢的便是“三打白骨精”了。当我看到狡猾的白骨精变为提着饭菜的农家姑娘前来诱骗唐僧师徒时,我的心就不由自主得提了起来,真为他们的命运揪心,幸好孙悟空有火眼金睛,一棒打死妖怪,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在这一个情节当中,我仿佛身临其境,也是孙悟空他们的一员了,当我将整本书看完时,我就如同与唐僧师徒共患难,一起闯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
看完了整本书,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细细地回顾第一处精彩的情节,同时也了解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的孙悟空,贪图女色、喜欢耍不聪明的猪八戒,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沙僧等,其中有好多可贵的精神值得我学习。虽然我没有真正读透这本书,但我却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想成功,就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才能成功!
《西游记》是一本十分好的书籍,希望其他人了来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吧!
《西游记》读后感3
不容的我说,西游记是一部十分成功的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书中的人物描写的惟妙惟俏,如出神入化一般。其中,打斗的场景也描写的十分“真实性”,犹如“浮”在眼前。
我最佩服的就是唐僧,因为他临危不惧,“置身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面对各种诱惑,始终不忘记自己的使命,为“梦想”而前进,诱惑也随之化为了海中的泡沫——“可望而不可及”.
沙僧也固然正直,不愧为“沉默派”的代表。他说了就做,做了也不一定不说。始终守候在唐僧的身边,保护三藏西天取经。
最滑稽,最可笑,最不守规矩,最……的理所应当是猪八戒,取经途中免不了有一些贪心,犯一些错误,是导致唐僧被抓走的直接原因,当然,也应感谢猪八戒,如果没有他的贪心,唐僧又会经历哪些困难呢?会从困难的泥潭中跳出来吗?
一提孙悟空,读过西游记的孩纸——就蹦起来了,对孙悟空赞叹不绝,什么本领高超啊,什么正义大胆啊,我听都听了十万八千遍了。但是我感觉书中对孙悟空本领的描写有一些太过夸张了,与后文中与妖怪的打斗不符,本领描写也太“过”了,但是这样也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西游记》读后感4
大家一定很熟悉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吧!
首先讲的是唐僧,他心地善良,心肠软。孙悟空性情急躁,聪明机智。猪八戒好吃懒做,好色。沙和尚老实,不斤斤计较,天天都挑很重的担子。
有一次孙悟空见了一个恶人,杀了自己的老婆,他很想把他打死,可一想到师父说不能杀生,所以强忍了下来,第二天师徒私人继续西行,到了一座山上,正走着,突然一伙强盗,唐僧见了非常害怕,孙悟空见这里面有昨天看见的恶人,心想今天俺老孙非要打死你不可!教学设计于是向那强盗冲去,大叫“今天让你们看看孙爷爷的厉害!”强盗也不甘示弱,双方打了几个回合,后来孙悟空故意输给了他们,强盗把他绑了起来,用刀砍他,怎么也砍不伤悟空,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这群强盗的头领用刀一砍,悟空就变成了一张纸片,飘了下来,强盗以为孙悟空死了,就哈哈大笑。突然孙悟空变起来,把他们全打死了,唐僧见了很是生气,念起了紧箍咒,一边念一边流眼泪,过了一会儿,孙悟空很疼,晕了过去,唐僧见了,又哭起来。
唉,这个孙悟空。
《西游记》读后感5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爸就告诉过我《西游记》不是一部神话小说,是说社会关系的。但凡妖怪都是有神仙护着的,等孙悟空他们都快被折腾死,主子才出来装模装样的骂妖精一句“孽障”,然后就带着妖精回天堂去了。
今日,刚好看见一篇《西游记》读后感,感觉像我爹写的。特摘录如下:
读西游记的三点感受:
1、义气害死人。妖怪们都太讲义气,抓到唐僧总是要等哥们、姐们一起来吃,结果是耽误了时间,事没办成。
2、不要太讲程序。妖怪抓到了唐僧非要先烧水,再把他洗干净,然后再吃,结果效率太低,丧失了机遇。
3、别把上级不当回事。孙悟空再能,也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
九点体会:
1、领导都是肉头。以唐僧为代表的不辩忠奸,不辩是非,腻腻歪歪,优柔寡断。
2、能干的人都有紧箍咒。孙悟空能干,必须有办法管着。
3、捣乱的人都是上面派来的,结果还没啥事。妖怪都是天上来的,折腾了个够,最后都回去了。
4、老同志的事情一定要办好。唐僧因为没有把通天河老乌龟交办的事情当回事,最后翻了船,这就是轻视老同志的代价。
5、虔诚善良的人最容易被吃掉。
6、好吃懒做的人得到实惠最多。
7、重担都压在老实人身上。
8、妖魔鬼怪都是有背景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在中国人际关系多重要,有背景的妖怪最后都被领导救走,没背景的妖怪才被打死。
《西游记》读后感6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有很多个回合,但是看到里面“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借芭蕉扇”等等片段的时候,我看的十分紧张,完全被生动的故事情节,形象的人物描写所吸引,看的我一会大笑,一会生气,有时候真想自己就变成孙悟空去说服那个糊涂的师傅,所以不一会就看完了全书。看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就是:无论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在学习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想办法去克服它。
就像有一段“三借芭蕉扇”中的唐僧师徒要过熊熊的火焰山时,山上的火太大了,根本无法走过去,于是,孙悟空勇敢地去问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虽然每一次都被无情地扇走,但是悟空他永不放弃,连续三次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借到了芭蕉扇,才让师徒四人平安地走过了火焰山。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做数学动脑筋题目的时候,我做了2次都没有做出来,我心想:还是别做了,明天实在不行去问问同学吧!正当我闪现这个念头的时候,突然眼前出现了《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很多故事情节,嘴里小声说着“不能放弃。”于是我又连续做了两遍,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原来并不是那么难。
我喜欢《西游记》这本书,因为它教会了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努力,要专心,不能选择放弃,要有勇于克服的精神,也希望很多同学都能和我一样喜欢这本书。
《西游记》读后感7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古代长篇小说名著,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及沙僧四师徒历尽千难万险,降妖除怪向西天取经的事。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简单明了,生动活泼的一本书。我特别喜欢读它,每次读它都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每当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有人喜欢他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她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我觉得那曲折的情节中表现一种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日子里,我们的思想,行为总是受这样那样的约束,像我们学生,为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我们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也不能经常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必须得抓紧时间做那堆积如山的作业。为了应付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我们失去了自由,放弃了兴趣爱好。为了考上一件大学,在高三的那一年里,几乎是拼了命的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学习。大部分人累得昏头转向,连自己是谁也不知道了。那我们还有什么自由呢?再看看大人们吧!为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站稳脚跟,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心中再有什么不满,再有什么痛苦,都得忍着,在上司、领导、老板的面前,总是强装笑容,卑躬屈膝。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前途,放弃了自由。人活着总是身不由己。其实人们心中非常向往自由,向往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的约束,他大闹天宫,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一切斗争都是为了自由,他是自由的化身。孙悟空这个鲜活的形象给与了读者一个一种追求自由的信心和勇气。如果我们也像孙悟空一样敢想,敢做,敢为,做自己喜欢的事,说自己真实的话,那么也许我们的人生将是另一番光景。然而,每个人都明白,过去,现在,将来,完全自由终究不可以的,做人始终要受到种种约束的。
看了孙悟空这个人物,我心里泛起一丝激动。现实虽然是残酷的,但我们也应该为了理想、兴趣、爱好于显示抗争,争取我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