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1000字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2018-10-24 08:21:58  本文已影响人 
《水浒传》读后感

我花了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终于在断断续续之中把金评本的《水浒》看完了。

为什么长大之后还要再看一次《水浒》,一是在看了很多对水浒的解读之后不希望自己被解读带了节奏,接受到一些断章取义的说法,所以想自己重新看一遍,把那些看到的解读中的东西对应起来;二是确实对金圣叹评本的水浒仰慕已久,想领略一些金圣叹先生的评论。

很小的时候看水浒,更多的是仰慕,对那些“梁山好汉”们的欣赏和羡慕,对那种所谓“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但是在看过各种细节的解读之后,其实是充满了厌恶,而且也导致了我看的过程中的视角完全发生了变化。在以前的观念中,朝廷就是充满了腐败的,所以那些和梁山好汉走的近的官员,如朱仝、雷横、戴宗等人,那都是“正义之士”,但是现在回头看,不过是一个个的利益团体罢了,赤裸裸的官匪勾结;什么“梁山好汉”,就是一群祸害一方的强盗,强盗就是强盗,狗屁的盗亦有道。

金评本和原版最大的不同就是,金圣叹先生把原版的第一回改成了楔子,而删去了第七十回之后的内容,也就是,梁山一百零八人结义之后,故事就结束了。而原版在结义之后,还发生了很多事:招安、征方腊、知道最后死的死退隐的退隐,故事才结束。我本人对水浒并没有什么深入的考究,我也不知道后面的情节是施耐庵自己写的,还是其他人为了让书能顺利出版而补上的,但我更愿意认为是施耐庵构建的。因为在结义的那一回,也就是金评版的第七十回,卢俊义梦到的就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我愿意相信这就是施耐庵打算给这些“好汉”们设定的结局,因为在我看来,就梁山泊里面那些人,除了极少数人之外,都不配拥有一个好下场。

还是说说金圣叹先生的书评吧,感觉,我以一个晚辈的身份对前辈评头论足似乎不太好,但是我确实不感觉他的书评有多么多么的好到一个其他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程度,但是他对书中结构、句式、前后内容呈现等等的评价,读罢确实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很多东西讲的是很有道理的(至少我个人这么认为),虽然有一些地方我认为他太牵强地以事情先后来构造因果,但是无伤大雅。

尤其是句法的梳理,有些地方通过评语可以非常清楚地理顺一件事情的流程和思路,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能帮助我把逻辑变得清晰。

但,金圣叹先生在很多地方的批语实在让我哭笑不得,比如如果他觉得某一段写的很好,他会在这一段每一句话都评一个“妙”,或者“好”;如果他觉得某一段很细,他会在每一个细节描写都评一个“细”…这只是几个例子,书中还有很多很多重复的,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评论,我可以理解为金圣叹先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十分欣赏于是反复强调,但是真的非常影响阅读体验。有时看到连着的十几二十个一模一样的评语我是真的有些抓狂,妙不妙我不知道吗,细不细我看不出来吗,好吧就算我看不出来你说一下就好了吧有必要一句一评吗就算一句一评能不能有点营养啊。

然后,由于我和金圣叹先生的立场不同,所以导致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差别很大。很多他看来是描写出仁义、武勇的地方,在我看来就是赤裸裸的交易、暴力。表现得尤为明显的就是有关李逵的部分,在我看来,李逵这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嗜杀、有一身蛮力、没有是非观念的智障儿童,或许和“武”能扯上关系,但是根本称不上什么“勇”,顶多就是“莽”而已。很多年前我曾经觉得李逵这个人很厉害,现在只觉得他很恶心。但是除开有分歧的部分,其他很多地方的评论我都非常认同,金先生有在书评中加入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评价,这是我觉得非常喜欢的地方。

总的来说,排除立场不同导致的分歧,其他部分(尤其是笔法句法结构等方面)的点评,读起来是十分引人入胜并能学到很多东西的。

读到最后卢俊义的黄粱一梦,不知为何我竟突然有一种庄周梦蝶的感觉。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变形记》读后感1000字
  • 下一篇:《青铜葵花》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