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 读后感1000字

《从生活到小说》读后感1000字

2018-06-20 09:01:20  本文已影响人 
虚构与现实——《从生活到小说》读后感

大家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小说来源与生活,高于生活,怎么样将真实生活转换成虚构小说,这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美国作家罗宾,赫姆利(Robin Hemley)所著《从生活到小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讲述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我们平常所说的经验写作和想象写作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如果你想写作,无论是否基于真实生活,你都要乐于运用并且有能力运用你的想象力。对于故事的真实性并不是主要问题。要理解如何将真实变为虚构,你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作为一个小说家,你要试图说服读者,让他们相信你所创造的世界具有真实性,这就是为什么日志会派上用场。日志就象艺术家的素描本,能够帮他们打磨技艺,训练观察力。在参加聚会时,维克多·雨果经常话说到一半就停下来,从口袋中拿出一个小笔记本,记下别人刚刚说过的话,一年以后,这些对话就会出现在他的最新作品中。某件事情真的发生过,并不意味因此就能写出优秀的小说。实际上,事件是否真的发生过和小说是否优秀之间没有联系,至少就故事的质量而言是这样的。真实生活的许多事情,如果写出来会令人难以置信,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一件事情的确发生过就把它排除在自己的创作素材之外。当然,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打造真实的材料,使之符合虚构的小说世界的具体要求。
在《成为作家》中,盖尔·古德温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事实和虚构,虚构和事实。以据事实的自传是如何逐渐变为艺术加工过的记忆?你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不再讲事实本来的样子,而是将它塑造成它应该成为的样子!或者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更好的故事?”
罗宾·赫姆利(Robin Hemly)在从生活到小说里说到灵感,有人问:“你是怎么让灵感一直伴随着自己的?”他给出的答案则很简单“因为活着。”他说:“你写得越多,你就越能自然地生成思路,一位老师曾对我说,在准备素材方面,所有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观察周围,同时睜大你的眼睛。这听起来很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难。我们常常陷在日常的例行公事里,很少关注身边的世界,就算注意了,也是以一种太熟悉,没有惊喜的方式去看。”换言之,作者必须尝试在熟悉的环境中发展新的东西,以一种初次邂逅的态度来观察世界。这就是儿童天生很有想象力的原因。比如在《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里李湘的女儿第一次看到蜂窝煤,她问她爸爸说:“那是莲藕吗?”大人见多不怪,而小孩子第一次看到就特别好奇。
有些作家并没有到过小说所写的地方去过,但通过想象能写得维妙维俏。如小说家大卫·姚斯(David Jauss)写的《冰冻》(Freeze)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美国大兵在越南踩了地雷,地雷没爆炸,但仍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影响。有位越战老兵看了这篇小说后打电话问作者“我记得你写的那个家伙”他说“那个中尉。我想我们肯定差不多同一时间在哪里待过。你认识拉里·开尔文吗?或者里克·哈蒙德吗?”当作家告诉他自己从未去过越南时,他不只失望,还非常愤怒。“谁给你的权利来写一场你他妈从未参与过的战争?”他质问道。很显然,他觉得像一个骗子骗了一样。在某种程度上,他是被骗了,因为小说家当然是骗术高手,通过文字换取你的信任和金钱。这并不是说你所写的地方无知是件好事,恰恰相反,在写一个地方之前,搜集关于它尽可能多的信息非常重要,追求真实性也十分必要。如张海迪写了一本关于登山运动员故事的长篇小说,虽然她从来没有登过山,也没有到过登山的地方,但她搜集了大量有关登山运动员的事件,资料信息,所以她能写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前面提到作家有写日志的习惯,日志不同日记,日志带着某种随意的性质,主要是我们储备素材之处。像一些趣闻,对话,无意间看到的事情或者报纸上看到的都可以记录下来,很可能会成为一篇小说的种子。很多真实的事情通过筛选和过滤可以转换成虚构的小说内容。本书每一章后面都有相对应的写作练习题,笔者认为该书对于爱好写作者值得一读。
返回读后感1000字列表
  • 上一篇:《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600字
  • 下一篇:《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1000字
  • 相关推荐